甘肃省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已成为比较热门的两个话题。而随着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如果这两者能够协调发展,那么就能发挥“磁场效应”。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镇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展市场等。而城镇作为旅游业发展最有效的依托,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和公共服务,是旅游业的凝聚力所在,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也将会极大的促进旅游业的迅速的发展。通过探寻这两者协调发展的机理,揭示这两者协调发展的规律也将会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甘肃省当前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现状为背景,从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基本概念着手,在对旅游业和城镇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协调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以上理论分析的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991—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取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通过构建VAR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讲,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使得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通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甘肃省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也同时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思路。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税收筹划决策问题,比过去任何阶段都涉及到更复杂的信息和环境。这样,在分析税收筹划最终实施的效果时,就不能回避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出现的广泛的不确定性问题。其中,不完全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确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说,现实的信息约束条件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税收筹划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代之以传统的“完全信息”假设,引入“不完全信息”作为税收筹划的既定前提和约束条件,无疑将
本文采用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工资激励、监督激励与劳动效率及自然失业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一研究的起点是已有的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是一个关于
学位
当代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研究产业集群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