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菜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代表之一,其规模在藻类养殖中仅次于海带。90年代后期我国紫菜养殖呈现出显著地增长态势,并于200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紫菜养殖大国。然而,养殖筏架上滋生的杂藻却成为了限制我国紫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清除紫菜养殖筏架上滋生的杂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江苏沿岸紫菜养殖区杂藻的主要构成种——固着Ulva L.属绿藻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氧化剂对其生长的影响及杀灭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固着Ulva L.属绿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及液相氧电极研究了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其叶绿素组成、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藻体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随着NaClO浓度的升高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经10.0mmol/L的NaClO溶液处理后,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0.030mg/g,0.039mg/g;0.00~6.00mmol/L的NaClO对藻体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有显著影响;2.00mmol/L NaClO便可使藻体光合速率下降至对照组的36%;对次氯酸钠残留率的测定结果显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与光照时间和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20℃下光照8h可使次氯酸钠分解掉30%。2、通过叶绿素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及液相氧电极研究了不同浓度过碳酸钠溶液对固着Ulva L.属绿藻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碳酸钠处理后,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随过碳酸钠浓度升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递减。其中50mmol/L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了53.8%,叶绿素b下降了55.8%,叶绿素含量总体下降了54.5%;过碳酸钠浸泡5min后藻体Fv/Fm值缓慢下降,且经96h恢复培养后,10、20、30mmol/L组藻体的Fv/Fm值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而40、50mmol/L组藻体的Fv/Fm值已经检测不到。10mmol/L的过碳酸钠溶液便可使藻体光合放氧速率大幅下降,仅为对照组的1/3,20~50mmol/L组藻体的光合放氧速率无显著差异,而藻体呼吸速率的变化不显著;净光合放氧速率与呼吸耗氧速率之比P/R明显下降,10~20mmol/L组该值约为2,30~50mmol/L组藻体该值只有1左右。对过碳酸钠残留率的测定结果显示,其分解率与光照时间和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20℃下光照8h可使过碳酸钠分解掉90%。3、在紫菜养殖筏架的野外实验结果显示,0.6%次氯酸钠和100mmol/L过碳酸钠均可有效清除筏架上的固着绿藻,次氯酸钠除藻效果优于过碳酸钠,成本也低于过碳酸钠,但是过碳酸钠在自然条件下3h就能基本分解完全,不会随潮汐作用进入到水体对近岸养殖海域水质造成污染。综合各方面考虑,本文认为选择过碳酸钠作为除藻剂既能有效杀灭绿藻,又能降低对海洋的二次污染,促进海洋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生态产业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