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俨然成为时下热门词语。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所开展的业务所采用媒介不同,相比传统金融业有着更高的透明度、更强的协作性和更便利的操作性。互联网金融又可以延伸为自助转账、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在线理财和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竞争。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金融机构推动电子化的过程,二是激烈竞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三是逐渐兴起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四是尚待发展完善的众筹模式。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大量经济数据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来临,国民经济加深了对互联网的依赖,促使我们重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其风险主要有:高技术性带来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外部支持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和洗钱风险;市场选择风险,包含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趋同性导致的次品市场风险,以及缺少“最后贷款人”保障带来的挤兑风险;通过“余额宝”等案例说明了我国当前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缺位,立法滞后。通过比较分析欧美各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现状,以“余额宝”的风险管理案例为着手点,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发挥市场作用、完善监管模式、及时立法等三个维度提出风险管理方法,一是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注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协调;二是完善监管体制,注重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协调;三是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注重国内法律与国外法律的协调。本文大量参考互联网金融的实际案例,研究了最新的业内动态,运用了较多的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管理方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提供的风险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能够切实有效地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风险管理,进而走在世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