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派诗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湘诗派作为晚清诗坛一个复古诗歌流派,它的出现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解体,中国文化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时期。在这种文学风气逐渐变化的环境中,湖湘诗派归依传统,试图从汉魏六朝文学资源中寻求借“古”以通“变”的方法。本文拟在阐明湖湘诗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湖湘派诗话理论为切入点,来研究这个流派的诗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湖湘派诗人是如何运用其“复古”诗学观进行创作实践的。本文拟用三个章节对此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论述湖湘诗派产生的原因,湖湘诗派是当时的地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产物,这种文学现象之所以在晚清发生,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其次,对这个流派的诗话理论著作做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具体分析其诗话理论中所体现的诗学观点。湖湘诗派把学古与尊情联系起来,在他们的诗学观念中,诗歌要完成“雅”的审美标准就必须向古人学习,“古”与“雅”相得益彰,无所谓“古”也就无所谓“雅”。在注重雅的同时,湖湘诗派同时提倡“情”,主张“诗歌缘情而绮靡”,追求诗学内部“情”与“雅”的统一。而湖湘诗派对“情”呈现的方式也作出了特殊的要求,不是任何形式的表述都被他们所接受,这种对“情”的独钟,使湖湘诗派虽然拟古但不溺古,他们所追求的“古”不过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感情而服务。第三章分析王闿运和邓辅纶的诗歌作品,探讨湖湘派的诗学观点对他们诗歌创作的影响。王闿运和邓辅纶作为湖湘诗派的开派宗师,沉浸于汉魏六朝至深,但他们并非是一味的拟古,诗人在拟“古”中求“变”,在拟“古”中追求感情的自然流露,力求从汉魏六朝入,从汉魏六朝出。另外,在湖湘诗派消逝后,其所倡导的汉魏六朝文学观并未因此而终结,它历经晚清、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当代文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扇形封闭对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60~82岁,患者分为扇形封闭定位(A组),传统封闭定
在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实施和推广的征程中,四套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继面世,其中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简称湘教版)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学历教育作为对学历教育的补充和促进也应运而生,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
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公司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于2014年7月向社会推出覆盖公共场所的公益产品——云南广电屏屏通,发展壮大可管、可控、可观的广电网络,加强了主流媒体的覆盖密度
小提琴作为单声部乐器,大多数小提琴作品的演奏都离不开钢琴伴奏。由其是对于小提琴奏鸣曲而言钢琴伴奏地位重之又重。本文以音乐会曲目《贝多芬第七奏鸣曲》为例,针对小提琴演
<正>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育龄妇女接受人工流产术,这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人工流产的安全性仍为医学界所关注,一般多不主张婚后第一胎人工流产。但当前农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在白居易笔下,长安是杨贵妃的,是唐明皇的在吴道子画中,长安是飞天的,是神仙的在《贞观政要》里,长安是李世民的,是魏征的,是王、房玄龄、杜如晦的在
1971年第一封电子邮件发送成功距今已44年,在近半个世纪里伴随着技术革新,社交媒介形态逐步演化,网络社交没有止步于电邮,进入21世纪,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之下,各类社交媒介在
员工个人执行力是企业的支柱,阻碍员工个人执行力因素有体制运行不流畅、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能力薄弱等。提升员工执行力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