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合人工湿地被认为是净化污染的城市河流最有效的方法。湿地水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化-生化过程,其中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然而这些过程往往受进水水质、湿地组合方式、运行过程等多因素的影响。本论文在对校园地表水监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组合人工湿地系统,通过长期运行分析了不同处理单元中理化因子和微生物群落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探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进水中TN、TP、CODcr、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8.89mg/L、2.50 mg/L、47.80 mg/L、4.25 mg/L、3.33 mg/L、0.23 mg/L。出水浓度分别为:2.66 mg/L、0.40 mg/L、22.80 mg/L、0.12 mg/L、0.33 mg/L、0.005。组合人工湿地系统的氨氮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TP出水水质可以达到Ⅲ、Ⅳ类。COD出水水质总体上可以达到Ⅲ类标准。TN出水水质达到劣Ⅴ类,但是相较于进水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2)三个湿地单元DO浓度、pH、ORP与进水浓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流湿地的DO、ORP与亚硝酸盐氮显著性正相关。水温与TP去除率极显著性正相关。表流湿地pH与氨氮极显著负相关。潜流湿地ORP与TP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硝酸盐氮显著性负相关。(3)三个湿地单元实际测序量聚类得到的OTU数量冬季最高;春季的表流、垂直流湿地,夏季的潜流湿地物种丰富度最高。冬季的表流、垂直流湿地,夏季的潜流湿地物种多样性最高。(4)三个湿地单元在不同的季节,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各个湿地单元的微生物相对丰度也存在差异。Pseudomonas、Microbacteriaceae在三个季节均属于优势菌属,在春季垂直流湿地中相对丰度最高。这两种菌属之外,冬、春、下季的优势菌属分别为Rhodobacteraceae、Sphingorhabdus,春季为Rhodobacteraceae、Sphingorhabdus、Bacillus、Aeromonas,夏季为Aeromonas、Cloacibacterium、Sphingobium、Klebsiella。冬季的Flavobacterium、Oxalobacteraceae,春季的Pseudomonas、Exiguobacterium、Sphingorhabdus,夏季的Aeromonas与氨氮去除率正相关。冬季的Rhodobacteraceae、Ilumatobacter,春季的Chryseobacterium、Aeromonas,夏季的Parabacteroides与COD去除率正相关。春季的Rhizobium、Sphingorhabdus、Pseudomonas,夏季的Aeromonas与TP去除率正相关。夏季的Acinetobacter、Brevundimonas与硝酸盐氮去除率正相关。夏季的Novosphingobium、Curvibacter、Arcobacter与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