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因为学习、经济和社会压力等原因,抑郁症在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各类风险或促进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问题的影响。在众多环境因素中,儿童期逆境被认为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有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研究发现儿童期逆境与成年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显著关联。虽然抑郁问题儿童期逆境在个体中都存在高发性,但并不是所有暴露于儿童期逆境等不利环境的个体都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了解大学生抑郁问题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早期的干预措施很重要。已有研究还发现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两个可以缓和儿童期逆境对青少年抑郁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个体因素。此外,根据素质-压力模型,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为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也是反映个体自身易感性的一个生物因素,可能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现在还没有研究能同时全面考察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多种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儿童期逆境,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即生物、个体自身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索。从而帮助缓解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1.文献综述抑郁(Depression)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在生活中持续性的出现悲伤、无望、失落等心理体验,已有研究发现,抑郁是个体遭遇负性或应激性事件,比如经历挫折,感受到压力时最常产生的情绪状态,抑郁通常会导致个体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最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自伤或自杀。现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在众多环境因素中,儿童期逆境(Childhoodadversity,ACEs),尤其是以家庭破裂和失去父母的形式出现的逆境,是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风险因素。儿童期逆境指个体在十八岁,即成年之前经历的创伤及家庭社区、学校环境等多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包括遭受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家庭暴力和父母离异等不良经历,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个体都至少经历过一种以上儿童期逆境,这些经历会可能会导致继发性压力,其负面影响可伴随个体终生,并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在个体整个生命周期中,不良经历与抑郁水平之间即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有多种或长期不良经历个体其成年后出现抑郁问题,其他内外化问题行为甚至自杀的可能性都会成倍增加。这些发现强调了评估多种类型不良童年经历对个体抑郁水平累积影响的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儿童期逆境是否会对个体之后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抑郁水平造成影响,以及如何造成影响值得探究。儿童期逆境大大提升了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但并非所有暴露于童年逆境的个体都会出现抑郁症状。有研究提出保护因素的存在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暴露于儿童期逆境的抑郁个体仍可以取得积极的发展结果。其中,心理弹性(Resilience)和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PSS)就被认为是两个有效的保护因素。心理弹性又被称为心理韧性或心理复原力,广义上被定义为应对逆境或创伤时个体良好的适应能力,过程或结果。心理弹性通常被视为一个多维和动态的结构,它会受到外部因素、环境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及影响,与其相关的特征包括使用积极的和适应性的应对策略,性格乐观和积极的情绪等,通过学习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个体的弹性水平。与心理弹性有关的文献经常强调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调整和适应。因为每个人虽然都会面临无数的生活压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压力面前表现出消极的结果,有些人即使面对高水平的压力也会表现出适应力,进而得到积极的发展结果。此外,也有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在预防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调节与增强的效果,而对潜在的负面影响起着缓冲的作用。领悟社会支持是一种主观的个体感受,指个体对自身受到外界支持时的一种感知,及对外界支持的期望与评价。领悟社会支持会影响着个体对生活环境的感知并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提供保护功能,当个体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时,就能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更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应对生活的挑战和问题,产生较多积极情绪,相应的也减少负面情绪。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均与抑郁有显著相关关系,即个体的心理弹性和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高时,其抑郁水平越低;个体的心理弹性和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低时,其抑郁水平则更高,症状更严重。也有研究提出不利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缓和一部分对个体抑郁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儿童期逆境能否通过心理弹性及领悟社会支持缓和对青少年个体抑郁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生物因素,如迷走神经张力、心率及基因等作为另外一类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环境与内化问题的关系,具体反映在因个体对环境的差异化的敏感性水平而导致其不同的发展结果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是测量迷走神经张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随着呼吸而发生节律性变化。在个体吸气时,迷走神经会暂时断开对心率的抑制,致使心率加速;而呼气时,迷走神经恢复对心率的抑制,致使心率减速。一般而言,的RSA指标是基线RSA是两种最为常用的RSA指标。基线RSA反映了个体维持内部动态平衡的调节能力而RSA反应性反映了个体调节生理能量,以应对挑战性或威胁性任务,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基线RSA和RSA反应性可以通过应激性任务,根据被试基线期以及任务期的各项生理数据来测量,探讨其自主神经活动,更好的了解个体情绪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有研究表明,高基线RSA以及在不同应激任务中较大的反应性与在高逆境环境下的不良适应结果显著相关,而这些儿童在低逆境环境下则表现出更良好的适应性结果。差别易感性理论提出,个体易受对于“更好或更坏”模式的环境影响,即个体对环境有差异化的易感性。一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容易受到有害和支持性养育环境的影响,导致消极和积极结果,高易感性个体更易受到消极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极结果,而在积极环境中时,也更易受到积极影响而具有更好的发展结果。根据该模型这一观点,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为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也是反映个体自身易感性的一个生物因素,可能会与消极的环境,如矛盾冲突的家庭、消极的父母教育方式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个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青少年较大的迷走神经张力或生理反应性可能使他们暴露于儿童期逆境时及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均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情绪。因此,也应将迷走神经张力这一生物因素纳入考虑范畴,探索它与儿童期逆境及大学生抑郁水平间的作用关系。大学生正处于刚成年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面临着学习、经济和社会等多方压力,也因此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日渐被当今社会所重视,但以往青少年抑郁问题的相关研究多针对单一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多个类别影响因素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共同作用机制,寻找能够有效解决青少年抑郁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2.研究问题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大学生儿童期逆境,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迷走神经张力,迷走神经活动及抑郁的关系,尤其是在大学生儿童期逆境及抑郁的关系中考察了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潜在的中介效应,及儿童期逆境,抑郁与迷走神经张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设:H1:儿童期逆境、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H2:儿童期逆境、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H3:儿童期逆境通过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抑郁起作用,即心理弹在儿童期逆境和大学生抑郁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H4:儿童期逆境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起作用,即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逆境和大学生抑郁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H5:儿童期逆境,大学生抑郁与基线RSA和RSA反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H6:在经历高儿童期逆境环境个体中,基线RSA代表的迷走神经张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H7:在经历高儿童期逆境个体环境中,RSA反应性代表的迷走神经活动与大学生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研究内容本研究结合前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运用问卷测量、应激实验等方法,将大学生设定为目标被试群体,开展了两项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一以问卷测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探讨了儿童期逆境,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儿童期逆境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中是否存在领悟社会支持或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共有232名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16-22岁)作为被试参与了本次研究,通过中文版儿童创伤问卷(CTQ)、知觉社会支持量表(PSSS)、康诺-戴维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贝克抑郁量表(BDI),得到被试儿童期逆境、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青少年抑郁水平的数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期逆境与大学生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分别与儿童期逆境和大学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逆境和青少年抑郁水平之间的存在中介作用。儿童期逆境不但能够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还会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间接对青少年抑郁水平造成影响。换句话说,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可以部分缓和儿童期逆境环境对青少年抑郁水平的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也说明青少年抑郁问题是受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二让同批被试完成了一个基线静息阶段和观看视频,心算及面试三个应激任务的实验流程。SOMINOTM touch多道生理设备被用于采集了被试静息及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EG)及呼吸参数等生理数据,并通过换算得到大学生基线及生理应激数据,即基线RSA及RSA反应性这两个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随后结合与研究一相同的问卷及量表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儿童期逆境,基线RSA,RSA反应性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儿童期逆境环境组中基线RSA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具体来说,在高儿童期逆境环境组中,基线RSA与大学生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基线RSA越高,大学生抑郁水平越高,而在低儿童期逆境环境组中该结果则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当大量经历儿童期逆境环境时,高基线RSA青少年可能存在更高的抑郁水平。这一结果也符合素质-压力理论,可以推断基线RSA是反映个体易感性的一个生物因素,会与不利的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高基线RSA个体更多的暴露于儿童期逆境环境时更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随后共同造成了大学生更高的抑郁水平这一恶性后果。不同于基线RSA,在高儿童期逆境环境组及低儿童期逆境环境组中均未发现RSA反应性和大学生抑郁水平之间显著的相关结果。虽然这与我们的假设不符。但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基线RSA和RSA反应性表示的含义有所不同,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基线RSA更多与个体气质性情绪、人格等稳定心理特征相联系,而任务状态下的RSA反应性则反映的更多是短暂的状态生理变化,因此抑郁问题更多的关联与基线RSA。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应激任务再对这一结果进行探索。4.创新性以往研究多以研究单一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主,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特殊群体或临床样本中。本研究则首次针对于大学生群体来同时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逆境和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考虑并探讨了儿童期逆境和青少年抑郁之间不同的中介路径,更好的拓宽了研究的视野。此外,本研究以差别异感性理论为基础,采用生理多道记录神经生理分析方法与心理测量相结合的范式,探讨了儿童期逆境,青少年抑郁与迷走神经张力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环境和生物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重要证据。5.结论和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儿童期逆境和青少年抑郁中存在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期逆境和青少年抑郁与迷走神经张力、迷走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期逆境不但能够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水平,同时会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抑郁水平。此外,高迷走神经张力可能是个体经历儿童期逆境环境的一个易感性因素,且紧密关联与大学生抑郁这一恶性后果。这些发现突出了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及迷走神经张力在其面临不利环境时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面对环境刺激的感知和处理能力,以及青少年抑郁是生物因素、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队友青少年抑郁预防与干预具有一定启示。家长及大学辅导员要意识到青少年儿童期逆境对青少年抑郁的消极影响,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及增加大学生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各类项目活动及课程来缓解大学生的抑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