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区域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场所采用双语公示语作为其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2014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南京青奥会。因此南京的双语公示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面临着迫切需求。南京地铁的服务设施虽然在国内堪称领先,但是其车站和列车车厢内的公示语的英语译文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地铁站多处存在英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不符合英语使用习惯。因此,研究公示语的英译,对于该地区的社会文明形象和国际化进程,特别是对办好青奥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功能翻译思想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其独立的理论体系,逐步挣脱乃至放弃了以源语文本为中心的语言学模式。其中,费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灵魂。他基于行动理论,把翻译定义为在特定语境下的人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强调文本的目的性。他认为翻译要以目的为中心来确立自己的翻译方法。译文的目标读者在决定翻译目的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模仿”。首次把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的是切斯特曼和费米尔。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有效而重要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模因通过一定条件下的翻译可以安全地把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中。本文以南京地铁公示语为研究个案,从目的论和模因论的某些理论观点为视角,在语言、语用、文化和文本等层面,探讨公示语的英译问题,重点是从该视角对公示语进行错误分析,并提出相应翻译对策。本文将费米尔的目的论和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结合起来探讨公示语的翻译问题。公示语可以看成是特殊的模因集合因子,公示语的英译就是以某种方式对源语模因进行编码,最大限度的复制源语模因,以更好地让目的语读者接受,这一理论本身反应了翻译的目的性,体现了目的论的基本思想。本文分析的结果显示,公示语在语言和语用上等层面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误用拼音、误用词语、语法不当、公示语使用不统一、对源语理解不当、中式英语,等等。本文在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目的论和模因论的理论和思想,从语言、语用、文化和文本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直接引用标准目的语表达、借用目的语固定句式、适当增删、使用婉词、零翻译,等等。通过本文的分析可见,目的论和模因论两大理论彼此关联,可以用于考察公示语的翻译,对于探讨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具有可行性,并显示了其较显著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