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新闻报道的框架对比研究 ——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新理念,对于治理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看法和观点,但在该理念的对外传播中,由于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差异化解读,质疑中方提出的外交理念,阻碍了该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有关报道进行分析对比,探究了该理念新闻框架的构成,并从中得出当前该理念在国外传播中所面临的障碍,并为其提供了对策和建议。本文以臧国仁提出的框架三层次说作为理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共整理筛选《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在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共100篇报道,分别从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对其进行了对比,具体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标题、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消息来源、语言修辞这8个方面深入分析,最终得出两家媒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报道中所秉持的新闻框架。研究结果显示,在该理念相关报道中,双方框架构成具有显著差异,《人民日报》以“界定与阐释、合作与共赢”作为新闻框架,《纽约时报》以“冲突与矛盾、偏见与质疑”作为新闻框架。并得出当前该理念的对外传播中仍面临着学理、文化、媒介、政治这4个方面障碍,具体表现在抽象解读影响理念阐释、误读现象阻碍交流传播、多重因素制约传播效果、利益冲突削弱认同基础等。因此,本文从3个方面对其提供了提升策略和建议,认为该理念的对外传播中,应以学理支撑深化观念认同、以求同存异促进情感唤醒、以媒介创新强化传播效果。通过上述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借鉴参考,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学术经验,以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真正促进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
其他文献
塔里木河英巴扎至阿其克枢纽区间地质地貌复杂,河水冲刷较大,防洪工程参差不齐。基于防洪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对7处堤防工程的堤线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坡式护岸+水平铺盖基础的方法进行堤防建设,并对各段的具体建设方案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沙漠区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都市圈各城市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人民对出行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都市圈内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运输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例,剖析了区域轨道交通在一体化运营中面临的公交化运营、票制与清分、调度体系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提升区域公交化服务水平、打造“一票通达”的票务系统、搭建一体化调度体系三个重要举措,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
报纸
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等多重应用优势,其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但受混凝土制备工艺、浇筑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易出现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原因、防治对策展开探讨有其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报纸
产业转移相关研究是经济学领域长盛不衰的话题。目前,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全球产业链多点受阻,为了保障国内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国家出台了相关促进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的政策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各个省份能否通过制造业的转出和承接,提升本地区的区域创新产出水平,从而更好地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区域创新产出和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理论,探究制造业转移对区域创新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设立对于维护公共交通的安全运营、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法治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在“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地点要件、干扰行驶或擅离职守的行为要件“、危及公共安全”的结果要件、驾驶人员或非驾驶人员的主体要件和故意的主观要件。准确适用该罪名,必须深入研究《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该罪设定的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同时,深入探讨妨害安全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针对当前高位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权益维护领域应用不够充分的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海洋领域遥感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当前我国在此领域应用的不足,并结合高分卫星海洋环境军民融合中相关的应用案例,进一步分析了该技术在海上维权执法、海洋岛礁动态监测和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测绘等领域中所发挥的技术支撑作用。最终得出在海洋环境军民融合应用中,卫星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实现标准体系融合、数据融合和技术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