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yue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相关研究是经济学领域长盛不衰的话题。目前,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全球产业链多点受阻,为了保障国内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国家出台了相关促进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的政策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各个省份能否通过制造业的转出和承接,提升本地区的区域创新产出水平,从而更好地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区域创新产出和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理论,探究制造业转移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的归纳和梳理,明确了区域创新产出、产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发现目前学界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持有不同观点:有学者的研究认为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也有学者认为产业转移会抑制区域创新产出。同时,本文还在文献中整理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其次,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究了产业转移会通过影响区域创新要素、区域创新主体和区域创新环境来影响区域创新产出,并在机制分析中针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的不同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发挥调节作用。在现状描述中,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确定产业转移指数的测算方法。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现状描述分析,观察不同地区制造业转移特征,并根据测算的标准,将全国不同省份分为转出组和承接组,观察不同组别区域创新产出差异。在实证分析部分,利用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全样本回归和分组回归,研究制造业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仅从全样本的实证结果来看,制造业转移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负面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第二,具体到制造业的转出组和承接组来看,转出组转出制造业可以提升本地区区域创新产出,承接组承接制造业也可以提升本地区区域创新产出;第三,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转出和承接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最后,根据文章的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研究结论,就研究结论和国内目前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今后如何推动国内制造业有序转移,发挥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承接地区域创新产出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政策建议,并给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亚健康中医证候指标,建立亚健康证-症对应关系。方法:采用专家问卷调查,考核专家权威系数、协调系数,运用均值,等级和,满分比等方法对亚健康脾气虚证、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肝气郁结证、火证和湿证6个中医证候对应的63个症状进行筛选。共有40位专家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7.5%,34份有效问卷参与统计分析。问卷单个领域和总体的权威系数均≥0.8,问卷单个领域和总体的专家协调系数检
报纸
建筑行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生活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在建筑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关键的位置。因此,围绕“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调控自噬对快速老化小鼠8型(SAMP8)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月龄SPF级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雄性小鼠6只设为正常组,6月龄SPF级SAMP8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747 mg·kg-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2.700、1.350
塔里木河英巴扎至阿其克枢纽区间地质地貌复杂,河水冲刷较大,防洪工程参差不齐。基于防洪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对7处堤防工程的堤线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坡式护岸+水平铺盖基础的方法进行堤防建设,并对各段的具体建设方案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沙漠区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都市圈各城市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人民对出行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都市圈内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运输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例,剖析了区域轨道交通在一体化运营中面临的公交化运营、票制与清分、调度体系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提升区域公交化服务水平、打造“一票通达”的票务系统、搭建一体化调度体系三个重要举措,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
报纸
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等多重应用优势,其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但受混凝土制备工艺、浇筑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易出现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原因、防治对策展开探讨有其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