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作品中怪诞手法的启蒙意义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一生创作了2部长篇和31部短篇小说。所有这些作品都因其表现出来的“怪诞”特点而闻名于世。在这“怪诞”是指扭曲的人物形象和频发的暴力。正是由于奥康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极度扭曲甚至变形,而且经受暴力的摧残,以至于奥康纳已经成为了一些文学评论家的众矢之的。然而,仔细研究奥康纳的作品和她的怪诞的创作手法,人们不难得出结论:奥康纳正是利用上述被评论家极力批评的怪诞元素实现了她的创作目的—教育和启发人们,首先是作品中人物,然后升华到读者。那么,那些“怪诞”元素是如何在作者的笔下对读者的内心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使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自我,达到认识的升华呢?这是本论文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力图较全面、系统地回答的一个问题。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通过对于“怪诞”的解析阐述了本论文的核心命题,即怪诞是作家采用的叙事手法,它通过夸张和震撼的方法达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奥康纳作品中人物形象说明畸形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缺陷。当然,这里的畸形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更是心灵上的弊端。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奥康纳的一些代表作和引用评论家及作家本人有关暴力的评论来证明暴力对重生的催化作用。论文的第四部分对奥康纳的两个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怪诞手法,即幽默和引喻触发的超自然场景,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使读者认识到耐人寻味的幽默不仅产生于畸形的人物和突发的事故本身,更在于突发事件与预期的故事情节瞬间的冲突对读者造成的巨大冲击。而超自然场景和引喻的使用则暗示着上帝和神秘力量的存在。所有这些无疑都具有教育意义。在以上的分析的基础上,第五部分做出了结论,指出怪诞手法的每一个因素在奥康纳的笔下都有着启发思考、教育世人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刻意渲染恐怖或堆砌幽默。
其他文献
本文从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形式美、实践、积淀、主体性、人的自然化、情本体等着手,注意分析这些概念、范畴在李泽厚思想体系中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通
彭燕郊独特诗风的形成离不开他独特诗学观的形成,“现代的现实主义”是彭燕郊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概念,是对波德莱尔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但目前国内对他们之间的研究不足,于是
研读废名的创作,除了充盈其间诗情画意的“诗化”氛围,还渗透出浓郁的死亡气息。独特的死亡观念与死亡哲学已渗透到他的大部分的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乃至后期的佛理研修,都让
在齐梁诗坛上,吴均诗歌以“清拔有古气”的个性特色区别于众体。他留存的作品,无论数目还是种类都相当可观。史书记载吴均生前就有“吴均体”之称,并且还得到当时一些“好事者”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在发表时曾经激励了无数的青年,至今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这就说明对路遥其人其文的研究仍然
伪满时期(1932-194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由伪满洲国政府发行了蒙古文机关报。该机关报最初发行形式是蒙古文月刊《蒙古报》,其后又改变成周报《蒙古新报》、《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
作家书写婚姻恋爱小说过程中,两性话语经历了合谋、裂隙、合谋的一个过程。婚恋小说在1919到1929年间经历了一个变化的曲线:五四时期,两性携手争取自由恋爱,爱情是高于一切的,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