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路遥及其小说的悲剧意识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在发表时曾经激励了无数的青年,至今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这就说明对路遥其人其文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对路遥小说的研究中,论者很早就提出了它所具有的悲剧审美气质。这种悲剧审美气质,非常突出地通过笔下人物形象呈示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小说意蕴的丰富性和诗意性,给人以悲壮、祟高的美感。   本文要着重探讨的是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问题。共分为三部分,依次是悲剧意识的提出、悲剧意识的表现和悲剧意识的成因。在这三部分中,路遥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是最重要的分析对象。以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个人奋斗的悲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小说中所蕴含的悲剧精神气质,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特点及路遥的生活经历,透视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对路遥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做出了理性思考。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分析肉源的前端,即屠宰分割程序中造成肉污染的因素,提出工厂应从肉品的源头上有效控制细菌数量,对肉品本身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方能彻底解决冷鲜肉加工成本高、风险高
词缀问题对于汉语研究来说比较特殊,因为汉语是孤立语,很少有包括词缀在内的形态变化,对研究造成了一些难度。但词缀参与构词的现象却随着汉语复音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引起了
本文从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形式美、实践、积淀、主体性、人的自然化、情本体等着手,注意分析这些概念、范畴在李泽厚思想体系中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通
彭燕郊独特诗风的形成离不开他独特诗学观的形成,“现代的现实主义”是彭燕郊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概念,是对波德莱尔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但目前国内对他们之间的研究不足,于是
研读废名的创作,除了充盈其间诗情画意的“诗化”氛围,还渗透出浓郁的死亡气息。独特的死亡观念与死亡哲学已渗透到他的大部分的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乃至后期的佛理研修,都让
在齐梁诗坛上,吴均诗歌以“清拔有古气”的个性特色区别于众体。他留存的作品,无论数目还是种类都相当可观。史书记载吴均生前就有“吴均体”之称,并且还得到当时一些“好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