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0年10月-1911年4月,在中国东三省爆发了一场被称为20世纪中国境内最为严重的一次鼠疫。这场鼠疫迅速蔓延至整个东三省,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内,不仅夺走了6万余人的生命,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东三省的社会生活。在政治上表现为:鼠疫迫使公署衙门暂停办公,并在防疫期间格外慎重狱政管理。因民众无知或防疫人员滥用职权,导致官民防疫风波频频发生。自鼠疫爆发以来谣言四起,致使民众惶恐不安、社会极不稳定,对防疫极为不利,对此东三省采取有效措施严禁造谣生事。在鼠疫流行期间,东三省政府对社会底层民众进行社会救济,这一救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底层民众在鼠疫灾难中的真实生存状况。在外交上表现为:鼠疫的爆发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俄日两国,他们在防疫过程中的自私行为导致排华、辱华事件屡屡发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给当时的东三省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同时,俄日打着防疫的幌子,企图夺取东三省防疫主权,对此清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为东三省民众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经济上表现为:鼠疫使东三省交通运输业受到冲击而损失惨重,其他行业也受到牵连。商业遭受巨大冲击,其中以豆业、粮业、肉业、杂货业、银行业最为明显。社会服务业如客栈、伙房、吃食店、小饭铺、洗澡堂、理发店、人力车行业受到鼠疫的冲击而难以生存。社会娱乐业如戏园、茶园、妓馆深受鼠疫影响而有不能支持之势。在文化教育上表现为:鼠疫使各地学校一再暂缓开学,部分报刊也受此影响被迫停刊。在风俗习惯上表现为:鼠疫严重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民风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并促使了东三省社会陋习的改良。1910年鼠疫对东三省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场鼠疫促进了东三省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推动了东三省科学医疗防疫体系的建设,引起了东三省地方政府对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并反映了东三省社会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