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外来种火炬树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了盆栽和野外调查相结合试验方法。目的是对于外来种火炬树是否对引种地生态环境构成生物入侵的问题给出一个全面的结论,如果不构成入侵,那么火炬树在生态建设中应该怎样使用。外来种火炬树是否对生态环境构成生物入侵需要从火炬树内部因子和环境外部因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外来种火炬树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是否具有入侵种的特性;其二是栽植地是否具有可侵入性。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外来种火炬树就可以变成生物入侵种,对其所处的环境构成生物入侵。因此本论文遵循着这样的原则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在河北平山县对外来种火炬树进行了盆栽试验和野外测量,主要从火炬树的蒸腾耗水特性、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进行,以寻求其在蒸腾耗水特性和光合生理特性方面与当地乡土树种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树的蒸腾耗水属于宽峰型;生长季中平均蒸腾速率依次为:冬枣(4.537μg.cm-2.s-1)>花椒(3.839μg.cm-2.s-1)>核桃(3.493μg.cm-2.s-1)>火炬树(2.661μg.cm-2.s-1)>酸枣(2.372μg.cm-2.s-1),在荒山上种植的火炬树生长季节蒸腾速率为2.661μg.cm-2.s-1,与几种乡土树种相比其仅比酸枣的大;对于盆栽的火炬树与乡土树种酸枣、核桃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天中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依次为酸枣(3.34μmol·mmol-1)>核桃(3.32μmol·mmol-1)>火炬树(3.22μmol·mmol-1),火炬树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最低的,不具有外来入侵种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性。其次对河北平山县太行山石质山区所进行的植被恢复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情况,火炬树繁殖生长情况,分析了火炬树繁殖情况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火炬树的生长繁殖差异很大,从调查结果来看,生长在北京香山五环路旁的火炬树年萌蘖株数最多为97.3,生长在河北平山县石盆峪村石质山区的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炬树年萌蘖株数最少为0.6。由以上的研究结果本论文认为,火炬树在路旁造林中应该谨慎使用,以免形成单优群落,减少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火炬树在与乡土树种酸枣的竞争中并没有表现出竞争优势,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荒山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