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取保候审的程序构建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是当前刑事司法领域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取保候审是我国刑诉法中特有的一个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本应对于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率低,超期羁押严重,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立法者为它预设的功能。究其原因,取保候审本身的制度设计固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然而归根结底还在于取保候审程序体制的缺乏,现有的相关规定也不够尽善尽美。这也是我国取保候审与国外保释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所在:保释程序完善、在实践中运行状况良好,而在我国,取保候审缺乏科学的程序规范,即使有零星的规定也不具有操作性。程序被认为是制约权力、实现权利的最好药方,正是程序,才决定了人治和法治的最根本区别。在程序公正和诉讼文明的价值观指引下,构建取保候审程序应当是改革取保候审制度的路径选择。取保候审程序,包括取保候审的取得程序、保障程序和撤销程序三个方面。取得程序是指当事人对取保候审的申请程序和公安司法机关对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取保候审的保障程序,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决定取保候审后,为了保证取保候审得以落实而采取的监督管理程序,主要有保证金程序和监管程序。而取保候审的撤销程序,是取保候审变更和解除程序的总称。此外,在取保候审的取得程序、撤销程序和保障程序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取保候审当事人权利的救济。取保候审程序中的救济,是当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其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遭受侵犯时,得以对该权利进行救济的方式或程序。取保候审的程序构建,其目的在于规范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帮助实现取保候审人权保障的根本目的、提高诉讼效益和节约司法资源。当然,在关注我国取保候审程序构建之前,首先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域外相关制度—保释程序的考察。保释制度尽管与我国的取保候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在程序设置是一致的,保释程序也存在着取得程序、保障程序和撤销程序。因此,对域外完善的保释程序进行考察,是研究我国取保候审程序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对两大法系保释程序进行较为详细阐述之后,需要关注的就是我国目前取保候审的立法现状、司法现状以及相关缺陷分析,才能达到比较、借鉴之目的。因此,在充分了解我国的实际国情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借鉴域外保释程序的成功经验构建取保候审程序的改革建言。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取保候审程序的概述,其中介绍了取保候审程序的概念内涵以及研究取保候审程序的价值分析;第二部分是域外取保候审相关制度的考察,即包括英美法系的保释程序,也包括大陆法系的保释程序;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取保候审程序的现状和缺陷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我国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何构建的内容。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从民法学及伦理学角度研究了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选择该课题的主要原因是:安乐死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已是无法回避,新闻媒介对安乐死的报道频频发生,身患不治之症的病
学位
国内使用的无靠模数控凸轮轴磨床多为进口设备。为开发其国产化技术 ,研制了以PC机为控制装置的数控凸轮轴磨床的数控系统和软件 ,研究了恒磨除率控制条件下的凸轮轮廓磨削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