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和解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在西方国家是指在刑事案件中通过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并经过充当中立的第三者的调解,促进当事人的沟通与交流,并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它恢复了被害人所受的损害、利于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同时又实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塑。目前在我国为建设和谐社会,顺应时代潮流,各地检察机关已经在立法和实践中开始进行了刑事和解的探索,虽然由于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定以及在一些认识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实践中有着诸多的不统一,但我们对刑事和解的尝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检察阶段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所以刑事和解在检察阶段的施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当针对中国刑事司法的现状,借鉴各地进行刑事和解司法实践的成熟经验,尽快确立检察环节的刑事和解。笔者相信,刑事和解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将不断得到完善,并在司法实践中全面运行。本文在对刑事和解理论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对检察环节的刑事和解司法实践和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构建,以期刑事和解在检察环节能充分发挥其合法、合理地解决刑事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全文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刑事和解概述。主要介绍了刑事和解的相关理论、与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的关系、刑事和解价值、引入我国的依据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检察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及困境。首先阐述了刑事和解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然后分析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最后指出检察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困境。第三部分为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构建。该部分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基本程序、期限和处理方式、规范、主持人及作用发挥与配套制度的完善进行详细论证,从而全面提出了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具体构建。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由单一、紧张的中学阶段进入到多样、松弛的大学生活,面对这样的反差,有些新生不能立刻适应大学多元化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规划2020年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转化是班主任班级工作的重难点。历来班主任都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在新形势下,却收效甚微。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就
期刊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均衡,五十年代中期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处于停滞状态。八十年代以来,城市化速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这是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化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