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心里、从精神、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给我们启示和感染,但是什么是艺术呢?单就绘画而言,是不是所有我们看到的画都是艺术品呢?艺术是含有感情的,而且是艺术家感受到的真情,不是单纯的“像”,现在的艺术有多少是真的艺术?真的是为自己的心而画?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心,并忠于自己的艺术。但是,现在搞绘画的很多人都是在为别人而画,为钱财而画,把艺术由崇高变得世俗。针对这种现状,我提出“绘画?自作自受”这个论题,希望以此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的艺术,真的艺术家。这篇论文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心理,论述了绘画创作时艺术人的心理体验。从自身绘画的经历中谈创作的心理历程。在艺术的创作中,人的情感、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颗真实、执着、灵动的心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我们一直为之奋斗和痴迷的艺术到底是什么?我们走上这条艰险之路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于艺术的本质,纵然千百年来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都不能很全面地概括说明什么是艺术的本质。我觉得“艺术是一种超越实利的行为,通过无实利的途径,达到人性的世界。”[1]这样的概括更为精准和人性。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发扬生命和创造生命的。我们依靠艺术的鲜活而使生活变得多彩绚烂。 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是从一种情感或者意向开始的,情感和意向又都会必然归于心理的变化,大多数艺术家都是非常感性的动物。他们的变幻莫测的思绪常常会游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在外人看来,他们是那么沉静、安逸,似乎艺术家真的都是“享乐主义者”,有谁知道他们的内心正游离于千山万水之间有感而发,然后他有冲动和这个世界的人共享。那艺术家的冲动就能造就我们最后看到的作品吗?不是的,艺术品是精心打磨出来的,是艺术家经过一次次的思索和斗争才造就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心理可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次次的狂喜、一次次的深渊、一次次的斗争把艺术和艺术家推向顶峰。“自作自受”是最恰当的写照吧,也是快乐和痛苦的交织。 我从自己的学画经历和创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在这篇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大师的资料,从中了解到创作的艰辛,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深刻阐述了绘画创作是一个画家自作自受的过程。艺术家都很享受这个“自作自受”的过程,欲罢不能。他们的路是艰辛的,生活充满了痛楚和磨难,但是他们都在坚持着,为了艺术,为了生活奋斗着,我们也要向着未来的艺术而努力。 艺术是高尚的,但并不是脱离生活的高调,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真情实感的表达,是会走进生活的,并拯救人的情志和思想。我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大家能识别真正的艺术,了解艺术,了解艺术家,并把艺术带进生活,为我所用,为我所乐。为了艺术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和前景,我会一直努力,并保持自我,享受“自作自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