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初探——以苏南地区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引起城、乡规划体系的二元分离,另一方面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引起城乡空间专业规划的相互重叠与冲突,加之基于城乡整体空间思维的缺失,造成了城乡空间的二元对立,并呈现出无序状态。尽管2008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城乡规划法》,着力强调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并将乡村空间的规划建设纳入到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但法定的城乡规划体系仍然是将城、乡规划分离,缺少基于城乡整体的法定规划属种。   有鉴于此,本文以生态保护与农田保护为前提,突破行政体系的限制,并运用城乡整体空间思维,在理论上对城乡空间作全覆盖的一体化规划设想作初步探讨,突出强调城乡整体空间需要一体化规划。本文首先通过全面梳理城乡空间关系、厘清城乡空间要素,明晰城乡空间一体化相关概念,借用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相关理论,从而探究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内涵;然后,通过对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尝试构建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的内容框架,并结合苏南地区相关实践经验进行实例简要分析;最后,通过对规划实施机制的分析,以及结合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特性提出相应具体的规划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苏南乡村地区的迅猛发展,乡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制约着乡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目前,苏南乡
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艺术的发挥,除了建筑设计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和工艺的制约。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新中国大量的建设任务,建筑主体
新世纪,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日益浮现且愈发严重的种种城市问题——超速的城市增量发展导致空间与资源的不堪重负,中国特色建筑文化意识形态的薄弱导致建
学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土地制度创新成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内在驱动力。目前对于土地制度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地
随着2007年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启动,苏州迈入了城市空间“三维化”的发展时代,也“诱发”了古城区地下街建设的思考。地下街为拓展古城区城市空间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对
由于我国长期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差距日益加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的重视,新农村
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行存量开发已是业内共识的情况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项目开发优劣的标准之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对城市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和渴望也不断增强,物质文明的发展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回归自然、重拾人本、渴望提升居住品质的要求越
城镇公共空间是城镇居民间进行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城镇公共生活的中心,然则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镇空间出现了诸如数量不足、空间破碎化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问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