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扰乱了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导致增殖过度、分化不足。但是,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发现,肿瘤的发生不仅与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有关,而且与其死亡速度也有关,细胞凋亡(apoptosis,AP)亦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该说肿瘤不仅是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AP异常的疾病。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一些更新的基因,如survivin基因等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宠。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但生长速度却有着显著的不同,约1/3的肿瘤表现出恶性生物学行为,呈侵袭性生长,给手术全切造成困难,且日后易于复发。此类垂体腺瘤临床上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对其诊断目前多依赖于影像学表现进行间接的判断。survivin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与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PR-1)有广泛的基因同源性,定位于染色体17q25上,有4个 郑州大学门002)硕士学位论文——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urvivin基因在胚胎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正常成人分化的组织中不表达,而在人类的一些肿瘤中显著表达,如结肠癌、胃癌、胰腺癌J癌、前列腺癌浮癌等。survivin基因特异性地在恶性细胞中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使之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选择性靶点及新的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标记物,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survivin基因表达在垂体腺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仇-2小53在基因调节中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垂体、垂体腺瘤中的凋亡细胞,研究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仇-2和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survivin人-2、n53、基因在垂体腺瘤AP发生中的调控作用。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拟对搜集、筛选的48例垂体腺瘤石蜡标本和 8例正常垂体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检测。全部组织经 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erminal朋xynucle-otldyltransferase mediateddUTPnick,nd l劝eling,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h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 *P法)。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10 刀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检验水准取。=0;05。 结果 l、本组48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仅有5例未发现凋亡细胞,43例有不同程度的凋亡发生,凋亡细胞发生率为89.6%H3/4 8)。 一2 一垂体腺瘤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和hcf-2.一3柏关性的研究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平均为 12.6%,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川为 2.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 2.survivin基因在正常垂体组织中不表达;48例垂体腺瘤组织中,32例表达阳性,占66.7%;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 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 sl.5%门2o7入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为 47.6%门0/21),两者相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3.分泌型(功能性)垂体腺瘤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0%门100厂无分泌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为61.1%(l八 X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人 4.垂体腺瘤组织中h-2基因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9.3%(23/29)和 47.4%(9/19),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人 5.p53基因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7伪(l/12)和58.3%(21/36),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1.survivin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表明垂体腺瘤侵袭性与 su。ivin基因高表达有关,su。ivin基因高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参考指标。 2.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细胞凋亡指数,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AI负相关。 3.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AI负相关。 一3 一 郑州大学门00二)硕土学位论文—— 4.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组织中仇-2F53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