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尼罗病毒病重组乙型脑炎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尼罗病毒病(West Nile virus disease,WND)是由西尼罗病毒(WNV)经蚊虫叮咬感染动物和人的、以西尼罗热(WNF)和西尼罗脑炎(WNE)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自1999年在美国纽约暴发以来,每年均有动物和人感染发病。据美国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统计,2002年美国确诊了12 527例马匹感染,为历史最高。针对传染性疾病,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当前已有4株上市的马用西尼罗病毒疫苗。其中3株是灭活疫苗,1株为含有西尼罗病毒结构基因的金丝雀痘病毒活疫苗(该活疫苗在体内不能复制)。虽然4株疫苗经免疫后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马匹均需要在首免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才能持续获得免疫保护,疫苗成本和人力成本随之增加。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免疫1~2次即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西尼罗病毒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疫苗株(JEV SA14-14-2)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与WNV同科同属,是建立西尼罗病毒嵌合株活疫苗的优良载体。JEV SA14-14-2安全性高,自1989年JEV SA14-14-2上市以来,经过30余年的免疫接种,该疫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的流行。其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同科同属,基因组结构相似,西尼罗病毒嵌合株候选疫苗容易构建成功。WNV NY99株导致的西尼罗脑炎(WNE)致死率高,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的生命健康。虽然我国在2011年从尖音库蚊体内分离到了西尼罗病毒,但还未有动物感染发病报道,因此选用危害较大的WNV NY99株进行疫苗研究。目的:建立JEV SA14-14-2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以JEV SA14-14-2为载体,构建含有西尼罗病毒pr MΔE基因的嵌合株病毒ChiVax-WN01,并验证其免疫原性,为研制经济高效的马用西尼罗病毒候选疫苗奠定基础。方法:(1)JEV SA14-14-2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本研究采用蚀斑纯化法,利用BHK-21细胞经3轮纯化获得JEV SA14-14-2蚀斑单克隆,并利用BHK-21细胞扩繁病毒。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成c DNA,通过PCR方法分11段扩增病毒全长c DNA,分别连入p EASY-Blunt克隆载体测序。利用DNAStar和DNAMAN比对并拼接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获得JEV SA14-14-2全基因组c DNA序列。(2)建立JEV SA14-14-2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JEV SA14-14-2序列,选取4个单克隆酶切位点将病毒基因组全长分为5段(F1~F5)。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T7 promoter序列、HDVr序列、T7 terminator序列和内含子序列,分段连接5个片段,构建含有病毒全长c DNA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 FLJEV。通过Lipofectamine 3000将p FLJEV转染BSR T7/5细胞拯救病毒。通过蚀斑形态、生长曲线和病毒核酸复制能力鉴定并比较拯救毒和母本毒的生物学特性。(3)西尼罗病毒嵌合株候选疫苗ChiVax-WN01构建与鉴定。基于JEV SA14-14-2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WNV NY99株(DQ211652)的prMΔE基因替换JEV SA14-14-2的pr MΔE基因,构建含有WNV NY99 pr MΔE基因的嵌合株感染性克隆质粒p ChiVax-WN01。利用Lipofectamine 3000将p ChiVax-WN01转染BSR T7/5细胞拯救病毒。鉴定并比较嵌合株病毒ChiVax-WN01的生物学特性。(4)西尼罗病毒嵌合株ChiVax-WN01安全性与实验免疫研究。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经腹腔分别注射105~101 PFU嵌合株病毒ChiVax-WN01和JEV SA14-14-2母本毒,连续观察15 d,统计小鼠存活率,分析病毒对小鼠神经侵袭性。分别经颅内注射100 PFU嵌合株病毒ChiVax-WN01和100 PFU JEV SA14-14-2,连续观察15 d,统计小鼠存活率,分析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性。为验证ChiVax-WN01免疫原性,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分别腹腔接种100 PFU JEV SA14-14-2、100 PFU ChiVax-WN01和PBS,接种后1 d、3 d、5 d、7 d和9d分别取各组小鼠的血浆、脑、肝、脾、肺和肾,利用蚀斑法检测病毒在血液的增殖水平和内脏的分布。通过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小鼠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通过ELISpo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中分泌IFN-γ、IL-2和IL-4细胞的数量。结果:(1)获得JEV SA14-14-2全长序列,Gen Bank序列号为MK585066。(2)成功构建出JEV SA14-14-2感染性克隆质粒pFLJEV,转染拯救出在病毒滴度、生长动力学特征和蚀斑形态方面与母本病毒无明显差别的子代病毒,经电镜超薄切片可观察到完整病毒粒子。(3)成功构建出嵌合株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p ChiVax-WN01,成功拯救出子代病毒ChiVax-WN01,电镜观察可见包装完整的病毒粒子。(4)神经侵袭性试验表明ChiVax-WN01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与JEV SA14-14-2组和PBS组无差别。神经毒性试验表明ChiVax-WN01组小鼠存活率为50%,有神经毒性,JEV SA14-14-2组和PBS组小鼠存活率100%。病毒在内脏分布情况表明,ChiVax-WN01接种后各个时间点内脏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滴度。嵌合株病毒ChiVax-WN01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效价为1:90,并可显著提高IFN-γ和IL-2分泌细胞在脾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西尼罗病毒嵌合株候选疫苗ChiVax-WN01腹腔接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成功建立JEV SA14-14-2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基于该系统构建构建了ChiVax-WN01,且ChiVax-WN01在小鼠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其他文献
红军长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贵州,贵州地区多民族、多宗教的情况比较复杂,境内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和民间宗教并存。红军长征在贵州时期,我们党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宗教政策,保障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争取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以利红军顺利进军。党的宗教政策在贵州的实践,至今对我们都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古人有云,"艳质奇葩"仍不可逃"枯荣开落",可宝相花绽于金银器皿、织物、铜镜、壁画等,千年不朽,万古不灭,为后人道也。宝相花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被屡屡提及,但专门探讨何家村窖藏金银器中宝相花纹样者,却不多见。宝相花与唐代金银器
期刊
对许多小学生来说,练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尤其重要。对比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抓住事物的异同性进行比较,从复杂的现象中迅速抓住实质。笔者结合实践研究表明,在小学书法课程中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达到如下目标:养成读帖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写好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书写意识,培养学生写好字的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
唐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铜镜之一。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审视,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蕴含着技术美、纹样美、造型美。在观照唐代社会现状、了解唐代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美学,对于当代器型的设计理念及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清代青花宝相花八吉祥纹尊高49.5厘米,口径长19.7厘米,足径为21.5厘米。该尊为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尊颈部饰缠枝宝相花,肩部饰八吉祥图案,腹下部绘有仰莲瓣纹,口沿和圈足饰海水江牙,共有八组纹饰组成整体画面。宝相花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后变得更圣洁、更端庄、
期刊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种植最为广泛的蔬菜作物之一。番茄生产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对其产量和产品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栽培番茄是一种喜温作物,低于13℃的温度下生长发育缓慢、叶片萎蔫,还可能造成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因此,低温是影响番茄分布、生长发育和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此外,番茄生产还经常受到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生物因
哈密瓜营养丰富,素有“瓜中之王”的美称。新疆哈密瓜依赖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资源造就了优质的品质。新疆哈密瓜总产量约占全国哈密瓜产量半数以上,但在全国甜瓜中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下降。哈密瓜属于新疆特色水果,对其开展采后品质检测有助于维护好新疆哈密瓜区域品牌的地位,并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本论文立足新疆瓜果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性地开展了针对哈密瓜关键指标糖度和脆度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目的:膜下滴灌技术形成的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使农田土壤呈现“水盐空间交错”的分布状态,土壤盐分主要聚集在膜外位置,在蒸发作用下形成盐分表聚特征,减弱了灌水对膜外土壤盐分的淋洗;而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产生盐分表聚与盐分淋洗现象共存的这一事实,使土壤盐分表聚量与盐分淋洗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本文通过室内物理试验及田间试验的验证,研究了水汽两相流作用下土气界面盐分的结晶过程,讨论了膜下滴灌条件
绵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利用基因修饰手段来改良或育种是一个方向。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分子育种,存在较难控制外源基因与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基因打靶技术能进行精确有效的敲入或敲出。由于绵羊ESC很难分离获得,利用同样具有多能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代替ESC进行精确遗传工程操作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绵羊的iPSC存在诱导效率低,难以获得完全重编程的iPSC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牛传染性疾病,其隐秘性、长时间一过性感染以及持续感染动物形成的病毒存储库使得BVD-MD在全球牛群中肆虐,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NCP(noncytopathic)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