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重塑探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第一次把它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具有新的历史内涵。政府形象塑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为政府形象的好坏实质上是政府执政为民理念和能力强弱的表现。目前,政府职能在转型期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政府形象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都与中央有关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落实相违背,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也就成为不容忽视的当务之急。政府形象的构建,要以政府自身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地方人大、政协、两院、新闻媒体、学术界、公众团体、群众的作用,结合政府各项实际工作,逐步构建“民主、公正、廉洁、高效、法治”的政府新形象。本文拟就有关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课题从四个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一部分政府形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扩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在一种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为了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十六大、十届人大都把西部大开发提到了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地位。中央的巨额投资、优惠政策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大大缩小、甚至弥补了全国各地区由于硬性条件的失衡带来的投资、发展环境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柔性条件势必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柔性条件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形象也必然会在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二部分政府形象定位。政府形象定位是确定政府在目标公众心目中独特的地位。目标公众就是政府服务的公众。不论政府形象定位怎样分类,作为政府面对的基本对象都是人民大众,因此政府形象定位要以人民大众为基础目标,因为政府形象建设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是影响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政府的基本形象应是法治、诚信、精干、廉洁和高效。 第三部分我国政府形象的现状及形象重塑的归因分析。通过历史回顾和突出的现象展开对现阶段政府形象的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理论分析。 第四部分我国政府形象重塑的途径。以分析重塑政府形象的必要性为契机,展开对重塑政府形象的途径的研究,以得出本文结论:通过思想、制度、机构、政府公关等方面建设来改善我国政府形象。 通过本文,笔者将有关我国政府形象的状况、原因分析,发展展望作出了自己不成熟的论述,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政府形象建设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研究生教育系统主体、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的特殊性,决定了指导其发展思路的教育观念应当具备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的针对性。研究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思想则在
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和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师生情感融洽、和谐民主、密切合
期刊
荒诞美学是在人类对世界的不断认知中应运而生的,它强调了人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之间的对立,世界不再只有美或者丑,喜剧或是悲剧,而是拥有了荒诞这一中介。人类终将走向死亡,
弗雷格(GottlobFrege,1848-1925)是现代逻辑的鼻祖,也被公认为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当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
该文旨在讨论萨特从前期感性学化的现象学到后期政治审美化的探索过程,尤其侧重于对其后期政治审美化历程的探讨.国内萨特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其前期代表作《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