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无气流吸运的割前摘脱台损失偏高这一实际问题,本文对影响损失的诸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首先对输送通道内流场的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摘脱台不如气吸式摘脱装置气流规律性那样强。但弧板型壳体对气流引导比较好,气流速度较高,分布也相对比较均匀。 通过对输送通道结构和形状进行的一系列改进试验表明,上壳体、后挡板及滑板的不同结构、形状和位置 以及梳脱滚筒轴和螺旋搅龙轴的相对位置均对损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上壳体、后挡板为弧型板,下滑板倾角α=30°,梳脱滚筒轴和螺旋搅龙轴距离L=650mm时,损失较小。 从工作参数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来看,滚筒转速增加,损失相应减小;机器前进速度过高或过低,损失均偏高;并获得最优工作参数;机器前进速度v_m=0.86m/s,滚筒转速n_s=968r/min,搅龙转速n_s=327r/min;但v_m=1.2m/s,n_s=800r/min,n_s=260r/min时,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通过高速摄影观察及判读分析发现,籽粒(尤其是饱满籽粒)运动较有规律,而秸秆和轻杂运动较杂乱。高速摄影也清楚地描述了碰撞过程,碰撞后籽粒一般向斜下方运动。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无气流吸运的摘脱装置较气吸式损失偏高。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降低损失的方法,从台架试验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尚需经过生产实践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