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支持建设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背景下,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趋势日益成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居住分散造成的少数民族孩子上学不方便和不安全等问题,从而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水平。但对于寄宿生个体而言,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生活学习主体空间由家庭变为学校,难免产生心理问题,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本研究围绕心理健康、孤独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四个心理变量,采用相关心理测量问卷对阿坝州松潘县的627名中小学寄宿生进行调查,以探讨该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与孤独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丰富民族地区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松潘民族地区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在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得分及其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越不健康);寄宿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小学寄宿生,其中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上初中和小学寄宿生存在显著的差异。2.松潘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的孤独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3.松潘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中等偏上,且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但初中寄宿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小学寄宿生。4.松潘民族地区初中寄宿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会支持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5..松潘民族地区初中寄宿生的孤独感与心理弹性、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孤独感对心理健康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关系间起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