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范围实现货币的计价、交换和储备等功能。当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从经济实力、贸易条件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来解释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然而现实条件正在发生多方面变化: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我国的地位由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等经济协调合作实践而更加重要;经常账户完全开放与资本金融账户的有序开放使得这些问题已然不再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当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依旧掌握着大宗商品定价、国际贸易支付清算、全球货币政策等权力,并在这些权力显现出外流倾向时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制裁。这些货币权力和制裁手段使得国际市场主体自发或被迫接受美元,形成他国对美元的使用惯性依赖。而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市场的新进者,货币惯性因素成为其主要制约。一方面,有限网络外部性表现带来的高额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消退了全球各国对人民币的热情;另一方面人民币币值波动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本文主要从法定数字货币入手,研究其发行流通对人民币的货币惯性产生的效应,并从网络外部性、币值稳定性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三个方面展开理论探讨;随后运用World Bank、IMF COFER、BIS、UNCTAD等数据库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货币国际化指标,从而建立货币国际化程度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和广义矩估计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这三大效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币值稳定性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确实是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能够在人民币的货币惯性方面产生网络外部性效应、币值稳定效应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效应,通过上述三大效应的作用,法定数字货币有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未来我国应当依托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对内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创新和运用能力、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对外积极参与构建新的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