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直接学习各种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书育人意义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中却常常出现各种问题行为,这严重影响教学进程。且初中生正处特殊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更容易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体育课也不会例外。在初中阶段,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的时间增加,同伴关系产生的作用会增大,而且已有前人在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中提到,通过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但并没有就减少课堂问题行为而言什么是良好的同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就初中生同伴关系(包括同伴接纳、友谊)对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何种同伴关系能有效减少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同伴提名法、问卷调查法,以七所初中学校17个班的735名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初中生同伴接纳(包括同伴接纳程度和同伴接纳类型)和友谊质量对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根据所得数据:(1)同伴接纳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同伴接纳程度得分0.209,男生同伴接纳程度得分-0.183,说明男生同伴接纳程度在初中生同伴接纳程度平均水平以下,且女生同伴接纳程度比男生好;同伴接纳程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同伴接纳程度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初中生同伴接纳类型中普通型占比39.5%,受欢迎的占比20.1%,被拒绝的占比15.5%,被忽视的占比17.6%,有争议的占比7.3%,普通型在初中生同伴接纳类型中占比最高,有争议型的学生占比最少;同伴接纳类型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差异显著(p<0.05);同伴接纳类型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初中生友谊质量均值得分为52.00,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女生友谊质量得分54.523,男生友谊质量得分49.848,表明女生友谊质量水平高于男生;初中生友谊质量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分维度冲突与背叛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初一和初二、初三的冲突与背叛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初二和初三在冲突与背叛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初中生友谊质量在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p>0.05)。(2)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得分均值为37.31,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男生得分38.47,女生得分35.98,表明男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得分比女生高;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p>0.05);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在年级上显著不差异(p>0.05),但其分维度抗拒厌学和注意涣散在年级上差异显著(p<0.05),故意惹人注意,侵犯他人,反抗权威,胆怯退缩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3)初中生同伴接纳程度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显著相关(p<0.01),初中生同伴接纳类型与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p>0.05),初中生友谊质量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显著相关(p<0.01)。初中生同伴接纳程度能负向影响体育课堂问题行为(β=-0.185,t=-3.792,p<0.01),初中生友谊质量负向影响体育课堂问题行为(β=-0.190,t=-4.323,p<0.01)。得出结论:(1)初中生同伴接纳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初中生同伴接纳类型在普通型上的占比最多,受争议型上最少。同伴接纳类型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女生受欢迎类型、被忽视类型和普通型比男生多,独生子女中的受欢迎型、被拒绝型和普通型上的占比高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友谊质量水平中等偏上,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初中女生在友谊质量上高于初中男生;初中生友谊质量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初中生友谊质量在年级间差异不显著。(2)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但表现出的程度较低。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要比女生严重;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在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同伴接纳程度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并能负向影响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初中生同伴接纳类型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初中生友谊质量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显著相关,并能负向影响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由此可见,能够减少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良好同伴关系指的是较高的同伴接纳程度和较高的友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