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中的容错纠错机制研究——以贵州省凤冈县干部召回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运行效能的提高依赖于干部积极作为,并尽可能地少犯不必要的错误。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生态领域的旧疾、扶贫领域的顽疾、新增矛盾的冲击等都使干部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和能力考验。在同样的工作压力和任务下,有些干部选择懒政怠政逃避压力,有些干部则积极作为应对压力,然而这两种选择却可能有同样的结果——问责。当前问责泛化、简单化问题突出,“一出错就问责”的管理打击了有工作进取心的干部,在高压力、低资源、广问责的工作环境下,基于资源保存理性,干部会选择避责行为,懒政怠政就是一种典型的避责行为。懒政怠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但问责又不能全面有效地消除干部工作中的懒政怠政行为。因此,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弥补问责缺陷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开展对干部管理中容错纠错机制的研究。根据热力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提炼建构出“干部容错纠错的管理耗散结构模型”,解释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压力导向、目标导向、内容导向和运行导向。在干部容错纠错的管理耗散结构下,以贵州省凤冈县干部召回作为实践样本呈现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运行过程,分析实施效果、发展困境,提出改进建议。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内容导向是可容之错,可容之错分为非主观性探索失误和边缘化懒政怠政。非主观性探索失误带来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同类错误的出现,故其对系统的能量损耗不大,反而是边缘化懒政怠政有行为动机的主动性、行为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致使其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纠正,大肆损耗系统能量,应该被重点关注。贵州省凤冈县干部召回制度对存在边缘化懒政怠政行为的干部进行召回管理,以列举负面清单的方式对干部工作错误进行识别,以上下级联动进行错误评估,以集中教育和跟踪考察进行错误处理,以回岗工作和组织处理双向流动进行容错纠错的结果应用。干部召回制度最终促进了全县干部思想认识的提升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公信力。然而,由于问世时间较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仍然面临错误识别不精准的操作化困境、为机会主义创设新空间的悖论困境和缺乏包容氛围的环境困境,这些困境限制了容错纠错机制的发展。为发展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可试图从建立申诉机制、开通容错纠错监督渠道、优化结果应用等方面破解困境,推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整体效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小城镇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贵州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小城镇就业可达性探讨作为切入点,着重对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特色小城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研究选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土地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全力发挥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开展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能够更加准确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
学位
我国城镇化日益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愈加旺盛,城市范围不断扩张,由此导致的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有出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土地集约利用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亟需将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转向集约利用之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资源约束和土地承
学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补齐区域不平衡的短板。农村小学作为重要的公共教育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优化受到学界和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教育布局研究仅仅关注将设施服务分配给需求点,忽略了农村小学与居民点明显偏离的现实问题,没有以农村小学生的交通成本为依据,脱离了就近入学原则,为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应充分了解其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
学位
自我国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全面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然而,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艰巨,仍然是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科技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
学位
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产物,“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是各类开发区重要特点,促进经济发展是其重要使命,产业布局不断扩大,地方政府间竞争以及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是“开发区行政托管”的主要原因。行政托管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发区拥有“经营权”,“所有权”不变。随着开发区不断发展,部分开发区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体制创新实验和高效发展功能被弱化,逐渐演变为一级政府,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其管理体制呈
学位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革,实现了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不同阶段社区内部动员机制具有不同特征,随着单位制的式微和社区制的深化,社区动员发生了单一强制性动员向强制性和诱致性动员共同作用的趋势。同样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也增强了社区党委的动员能力和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力量。诸多社区公共服务外包使社区党委作为项目进社区的主要承接者,在领导社区治理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对G省
学位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我国历史上政府主导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是“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已进入以后续扶持为重点的新阶段,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扶贫办发布的《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就业帮扶是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就业问题成为后续扶持的重点。如今,贵州省易地搬迁农户就业压力十分突出,而客
学位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日益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自1982年中央层面便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从历时性视角可将其划分为初步建立、试点探索、试点升级和政策强化四个阶段。面对各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究其政策变迁内容、特征及动力,并从中寻找规律,对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2-2019年中央层面出
在当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乡村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乡村社会民众的个体化、原子化裂变是这场变革最深刻的内容。伴随着个体化的,必然是乡村社会的私利导向和公共性的缺乏,以致乡村社会缺乏集体行动的社会基础,难以承接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乡村社会建设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在中国当下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体制下,决定了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必然是围绕党和政府的指挥棒行动的。由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