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肠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成为提高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结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为寻找敏感的早期诊断靶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人们从基因分子水平研究恶性肿瘤,miR-21得到大家的关注。miRNA是生物体内一类非编码RNA,参与调控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等。miR-21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有关。由此,我们推测miR-21可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标记物及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目的:检测miR-21在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后miR-21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miR-21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我科50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从50例患者中选取1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入组,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6周期,收集化疗前后配对的外周血标本。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2.应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检测我科50例结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量。3.应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4.应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方法比较1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氟尿嘧啶类化疗前后血浆miR-21的表达变化。5.分析比较1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经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有效(CR+PR)(n=5)与无效(PD+SD)(n=8)血浆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1.miR-21在结肠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3.右半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组织(P<0.05)。4.miR-21与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Ⅲ期、Ⅳ期结肠癌组织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5)。5.miR-21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结肠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有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7.1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浆miR-21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438)。8.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后(CR+PR)组较(PD+SD)组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相对于癌旁组织,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发病位置、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2.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后结肠癌患者血浆中miR-21水平降低。3.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不同疗效结肠癌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