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子諲是宋代的名臣。他出生于地位显赫的家庭,一生政绩卓著,素为世人敬重。北宋末期,向子諲为官正直,敢于为民请命,不畏权贵,颇得政声。靖康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在抗击金兵的一系列战役中充分体现了一位爱国文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由于南宋朝廷的懦弱,抗金斗争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尽管最终没能挽救腐朽的北宋王朝,但他的英雄事迹名垂青史。南宋建立后,与金形成对峙局面。看到朝廷满足于偏安一隅,不思复国,其腐朽程度不亚于北宋,向子諲对政治也渐渐失去信心,最终辞官归隐,精心营造芗林。向子諲不仅政治上声名远扬,其词在当时也享有盛名。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靖康之变成为一道分水岭。事变之前,向子諲生活积极,词作内容多花间樽前,吟风赏月。词风也迎合北宋初期士大夫情调,体现了典丽富雅的特征。突如其来的事变,使歌舞升平的北宋社会陷入兵荒马乱之中。向子諲一方面是对扶不起的徽钦二帝的惋惜,一方面是对神州陆沉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使向子諲词风大变,在爱国词中抒发了胸中难以排解的苦闷。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触景生情,抒发对徽钦二帝的怀念,对昔日繁华京城的追忆等等。直到因触怒秦桧归隐芗林后,向子諲的创作真正回归自我,抒发畅游泉林的轻松心态,时而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富有哲理意味。向子諲早期受周邦彦影响很深,在词的艺术锤炼上极力模仿,风格也精工细密。部分咏花词尚雅黜俗,带有晏殊雍容华贵的气象。歌妓词却向柳永靠拢,在语言、句式、词调、词风等方面流露出模仿柳词的痕迹,多缠绵悱恻的情感抒发,并体现出柳词“俗”的特点。而靖康后的隐逸词则多效仿苏轼,力求高妙旷达的艺术境界。这类词也确实捕捉到了苏轼词作的艺术内涵,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苏词的艺术风格。向子諲词艺术手法虚实相间、浓淡相宜、叙议结合,将情感、思想、哲理付诸文字,而又不完全依靠文字,耐人寻味。集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少见。但向子諲历经靖康之变的身世,为词弃旧革新的精神,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以及作品中释放出来的情感体验、思想理趣在中国词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中国词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