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自体胭绳肌腱及异体胫前肌腱双束重建ACL患者的随访,比较其膝关节功能差异,探讨异体胫前肌腱和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关节科行关节镜下行自体胭绳肌腱和异体胫前肌腱endo-button系统双束重建ACL的患者44例。按照自体及异体肌腱进行分组,自体肌腱组22例,异体肌腱组22例。两组均采用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标准的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植入关节镜探查关节内结构。首先确定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对于ACL已断裂的患者编织缝合自体或异体肌腱,同时清理病变的滑膜,修整损伤的半月板,对符合缝合要求的半月板可进行缝合。对于残留韧带要尽量保留其胫骨残端。按先后顺序钻取股骨的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骨隧道,然后建立胫骨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骨隧道。将编织好的肌腱套入相应股骨隧道长度的endo-buaon预置环内,用牵引线将移植肌腱自胫骨隧道经关节腔引入股骨隧道。术中X线检查确认钢板己卡与股骨皮质上后屈膝30度行后抽屉试验,同时以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肌腱于胫骨道前方,并立即于镜下检查前、后抽屉实验确认肌腱固定牢靠,屈伸膝关节未见撞击。关节腔冲洗后缝合切口并予内置引流管、加压包扎及支具伸直位制动。术后支具固定三个月。术后3周开始屈膝锻炼至45度,术后4周要求屈膝锻炼至90度并可支具保护下半负重练习,术后6周屈膝至120度,术后3个月可恢复日常生活,术后6个月可进行正常工作、学习及非重体力劳动,术后1年内禁止剧烈活动。术后随访时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进行膝关节查体,检查患者Lachman试验及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并按照按照IKDC、Lysholm、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对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29个月(平均为27个月)。异体组1例胫骨切口处因排斥反应出现肿胀、渗液,发生率为4.50%,经切开清理及反复换药后好转。自体组2例术后3天出现患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91%,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1周后复查双下肢静脉B超显示血栓消失。余患者随访时关节功能良好。术后膝关节评分:异体组,IKDC(%)评分(80.55±2.74),Lysholm评分(86.68±3.90)、Tegner评分(5.86±0.99);自体组:IKDC(%)评分(82.27±2.99),Lysholm评分(88.09±3.74)、Tegner评分(6.05±1.00)。采用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chmann检查:异体组,阴性(13)、阳性Ⅰ度(8)、阳性Ⅱ度(1)、阳性Ⅲ度(0);自体组,阴性(15)、阳性Ⅰ度(6)、阳性Ⅱ度(1)、阳性Ⅲ度(0)。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异体组,阴性(17)、阳性Ⅰ度(4)、阳性Ⅱ度(1)、阳性Ⅲ度(0);自体组,阴性(18)、阳性Ⅰ度(3)、阳性Ⅱ度(1)、阳性Ⅲ度(0)。采用两组均数的非参数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因胭绳肌腱的缺失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内旋乏力及屈肌肌力减弱,经积极功能锻炼后好转,但未达到健侧水平。
结论:自体胭绳肌腱及异体胫前肌腱Endo-button系统双束重建ACL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自体组因供区缺损伴有不同程度的屈膝及内旋乏力,经积极锻炼后可好转;自体组2例因取自体肌腱后疼痛较异体组重、功能锻炼欠佳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其发生率较异体组高。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1周后复查B超血栓消失;异体组术后排异反应发生的几率高。自体及异体组在膝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