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叶青兰(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为新疆特色中药植物之一,有平喘镇咳、治疗支气管炎的作用,在民间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对全叶青兰的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是深入研究其平喘镇咳的活性部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可以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论文以全叶青兰为原料,对其中挥发性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分别考察了黄酮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方法及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全叶青兰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以萜烯类为主的碳氢化合物约占其总质量分数的50%以上,醇类化合物占到约20%,其它成分的含量高低依次为酯、酮、萜烯氧化物和醛类化合物,醚、胺及含硫化合物等含量极低。该方法预处理过程简单、快速、需样量少。在分析了全叶青兰样品中的总黄酮、总多酚、粗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和灰分等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随机质心优化设计法考察和优化了全叶青兰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59℃时,超声辅助作用时间为22min时,采用51%乙醇水溶液93min,全叶青兰总黄酮的提取效率最高;在此条件下,全叶青兰总黄酮的提取收率为20.22%。对全叶青兰的乙醇提取物采用系统溶剂法进行分步分离,按极性大小分别得到乙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性四个不同极性的部位;经对上述不同部位的初步鉴定表明,全叶青兰总黄酮主要以黄酮苷为主,游离苷元的含量较低,黄酮苷元以3-羟基、5-羟基黄酮、黄酮醇及二氢黄酮为主,其中乙醚提取物中不含邻二酚羟基的黄酮苷和黄酮醇苷。对黄酮含量相对较高的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采用溶剂萃取法和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出两个黄酮苷单体化合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熔点测定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和验证,确定它们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5-O-α-D-半乳糖苷。其中木犀草素-5-O-α-D-半乳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苷类物质,且该化合物是木犀草素的一种新的糖苷,目前未见文献报导。该分离纯化过程操作简单,收率较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柱色谱,所需溶剂量少,成本较低,为木犀草素糖苷的分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分析全叶青兰中木犀草素类糖苷的分析方法,并对全叶青兰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5-O-α-D-半乳糖苷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DPPH法、羟基自由基法、清除亚硝酸盐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液法和超氧阴离子法等五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评价试验对全叶青兰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叶青兰植物不同部位和提取分离的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植物枝、叶、花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高,其次为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和亚硝酸盐体系中显现出的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对不同的极性部位提取物研究表明,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β-胡萝卜素和亚硝酸盐也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5-O-α-D-半乳糖苷对DPPH自由基的的抗氧化能力几乎相同,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与木犀草素-5-O-α-D-半乳糖苷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两者之间基本不存在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