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但是长期以来依靠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发展经济,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并产生了荷兰病,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省内存在资本短缺和吸储困难问题,社会公共投资不足和社会投资吸收能力弱的问题并存,这成为阻碍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山西被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解决山西省长期以来依赖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发展经济形成的省内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山西省内存在的资本短缺和吸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设立山西省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构想,以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首先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山西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其次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利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机理;第三,借鉴国外资源基金的使用实践及其财政管理方式,对山西省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方式及其管理运作提供实践指导;最后提出了山西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构想,建议将煤炭超额收益储存起来用于社会公共投资和实现山西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践经验,提出了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构想,并对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创新性地将国际公认的圣地亚哥原则运用于设立的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中,提出了要建立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将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基金管理相关办法、盯住非资源收益率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建立基金运作考核评价制度和建立资源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等管理措施;此外,提出了投资基金在实践运作中要兼顾社会投资吸收效率,建议采用“逐步扩大投资”的社会公共投资方式,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配套制度,提高社会投资效率,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