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现象,在世界普遍存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贫困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贫困治理得到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中国式扶贫有中国特色,扶贫的政策、手段相继经过了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综合性农村扶贫开发等阶段,从强调国家的主导性和主动性,逐渐注重发挥农民和第三方组织的参与性。相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的整体扶贫,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农村扶贫问题有其特殊性。相比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等“后天”的因素,而不是自然、气候等“先天”的因素,贫困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对东部地区农村的扶贫更应该统筹兼顾,将扶贫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扶贫激活农业、农村、农民的活力,通过扶贫项目引导农业、农副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扶贫更加要注重发挥政府、第三方组织、农民的作用,用治理理论指导扶贫实践,为西部扶贫创出经验。菏泽,位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本身却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本文选取菏泽市为蓝本,在治理的视角下,对该市的农村扶贫问题进行了实地研究,首先从国内外扶贫理论和治理理论来分析,构建扶贫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对菏泽市农村贫困现状进行了概括,对贫困群体、生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扶贫过程、成效、具体做法。再次对菏泽市农村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阐释了扶贫中存在的困境,用治理的视角从经济、农业、政府、第三方组织、农民分析了这种困境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菏泽市农村扶贫进程的对策,具体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借助第三方组织的力量、发挥农民的能动性。经济的发展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为政府扶贫提供经济基础,提供了财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有利于直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第三方组织有利于弥补政府扶贫的不足,提高了农村扶贫的针对性、精准性。农民的积极参与则是摆脱贫困的内因和根本动力,农民致富能力的增长,还有利于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释放农村市场活力,加快全市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