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中国成功的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并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美国,跃居金牌旁首位。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用了“无与伦比”来形容这届奥运会,这也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取得成功的一种肯定。而在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主席用发展的眼光在“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胡锦涛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建设“体育强国”再次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早在1984年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时候,中国人民政府就提出了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其他国家提出“体育强国”一词,他们只有“the top country in sport”,翻译过来是“竞技上流国家”。所以说在以往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章中,由于没有国外对“体育强国”的界定,大多数文章都是在研究“体育强国”概念的界定和我国建设“体育强国”途径的实施。很少有作者考虑到为什么我国对建设“体育强国”有着如此强烈的欲望,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提出要建设“体育强国”,这就说明建设“体育强国”和我国独有的文化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这次论文的研究主要从我国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问题。我这次的切入点需要从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民族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的分析我国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强烈欲望。最后通过研究知道“体育强国”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体育强国”一词是专属于我国的。在新世纪我国再次提出了“有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这也要求我们对“体育强国”的认识要更加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