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一系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寄宿小学生数量的增加呈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生活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家庭的温暖,缺少亲情的关怀,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寄宿小学生的关注,探索适合寄宿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管理方法,促进寄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未来一代人的全面成长。本文通过查阅县志、县教育志和教育年鉴等文献资料,了解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历程,调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寄宿制小学的现存状况,以天祝县的民族师范附属小学和打柴沟小学的寄宿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寄宿小学生心理与行为调查问卷》和教师、家长访谈问卷,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寄宿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后,从情感、人际交往和早恋三个方面对寄宿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探讨,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和兴趣爱好四个方面对寄宿小学生的行为状况进行观察探讨。本文立足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寄宿小学生心理与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即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健全、辨别是非能力差;家庭亲情关怀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学校管理机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社会化教育缺失、乡土文化熏陶不足。本文针对寄宿小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寄宿小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所处环境入手,初步探索了培养寄宿小学生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的四个有效措施。一是社会方面,应关注寄宿小学生,做好寄宿制小学的监督工作;优化寄宿制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寄宿生需求。二是学校教育方面,应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心理辅导;转换管理机制,注重情感关怀。三是家庭教育方面,应转变父母教育观念;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意识。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应强化学校管理者职能;提高任课教师素质;提高管理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