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进行病情分级,选择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为初始剂量,前瞻性观察其对甲亢的疗效和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Graves病甲亢患者98例,随机分为MMI治疗组(MMI组)和PTU治疗组(PTU组)。其中MMI组51例,PTU组47例。按FT3及FT4水平划分病情轻重,各组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PTU-1组、PTU-2组、PTU-3组和MMI-1组、MMI-2组、MMI-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初始治疗剂量,即每日PTU150mg、200mg、300mg和MMI15mg、20mg、30mg治疗,并按初治期、减量期、维持期规范用药,每4周随访一次,历时至少12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1.1治疗后第8、12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MMI组高于PTU组(74.5vs.55.3%,p=0.005;80.4vs.61.7%,p=0.041)。1.2治疗后第4、8、12周,FT3、FT4下降的幅度及百分比比较,均为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除第4周FT3、FT4下降的百分比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lp<0.05)。MMI和PTU组内各亚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lp>0.05)。1.3PTU及MMI各对应亚组相比,治疗后12周MMI-3组FT4降低的幅度高于PTU-3组[(58.11±12.66)vs(48.11士18.9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U与MMI各对应亚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1p>0.05)。2.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2.1治疗后全组98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者9例,均为轻度肝损伤。其中,PTU组3例(PTU-1组2例,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各1例;PTU-3组1例,为肝细胞损伤型);MMI组6例(MMI-2组1例,属肝细胞损伤型;MMI-3组5例:肝细胞损伤型1例,胆汁淤积型4例)。2.2MMI和PTU两个治疗组之间及其对应各亚组之间、MMI和PTU组内各亚组之间肝损伤发生率及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all p<0.05)3.两种药物剂量对疗效的影响是否与病情有关析因分析3.1MMI组用药剂量对12周内疗效与病情的交互效应的F=3.784,p=0.016<0.05,即二者有交互作用,说明MMI不同用药剂量对不同病情的疗效有影响。3.2PTU组用药剂量对12周内疗效与病情的交互效应的F=1.396,p=0.244>0.05,即二者无交互作用,尚不能认为PTU不同用药剂量对不同病情的疗效有影响。结论:1.MMI及PTU两种药物治疗Graves病甲亢,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2.MMI及PTU在治疗Graves病甲亢的12周观察期内,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其肝损伤发生率约9.2%,肝损伤多为轻度,可在密切观察下继续抗甲状腺治疗;MMI及PTU各亚组之间肝损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选择小剂量治疗轻症与大剂量治疗重症甲亢缓解率、肝损伤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根据治疗前甲状腺功能水平进行病情分级并采用不同剂量的ATD治疗对患者具有潜在的益处。4.MMI小剂量可能更适用于轻症甲亢,大剂量更适用于重症甲亢,且分析不同剂量MMI对疗效的影响可能需要考虑甲亢病情程度;而PTU是否存在相同作用还尚须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