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纳米载药系统正被广泛研究且存在众多优势,且金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它们的均匀性、稳定性、水溶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其适于体内研究应用,故选择金纳米粒子作为药物递送剂来研究。由于纳米粒的形貌、尺寸不同会对其效用有影响,故预备合成三种不同的金纳米粒子作对比。阿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抗癌活性故择其作为模型药物较能比较出治疗效果。另择透明质酸作为修饰所用因为其良好的水溶性及体内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纳米载药系统正被广泛研究且存在众多优势,且金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它们的均匀性、稳定性、水溶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其适于体内研究应用,故选择金纳米粒子作为药物递送剂来研究。由于纳米粒的形貌、尺寸不同会对其效用有影响,故预备合成三种不同的金纳米粒子作对比。阿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抗癌活性故择其作为模型药物较能比较出治疗效果。另择透明质酸作为修饰所用因为其良好的水溶性及体内生物相容性,同时透明质酸可以带着载药系统靶向富含CD44受体和细胞游走受体的肿瘤细胞。故合成三种不同金纳米粒载药系统并对比其抗肿瘤活性。本课题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三种形状、粒径不同金纳米粒子,通过动态光散射仪、紫外光谱测定特有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透射电镜图像等验证纳米粒的合成结果。又合成了HA-Dox复合物,结合红外光谱图与热失重实验,同时测定复合物的电位,验证其合成结果。通过静电结合作用将药物负载到金纳米粒上,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结合的处方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实验确定载药系统的药物释放特性。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测定药物系统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药动学实验分析对比载药系统的体内利用情况,同时接种S180荷瘤小鼠通过肿瘤生长曲线和抑瘤指数对比载药系统的抑瘤程度,通过分析观察荷瘤小鼠的器官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进一步确定合成的递药系统发挥抗瘤作用时的安全有效性。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三种不同的金纳米粒,分别为平均粒径为14.96 nm的金纳米球Au NPs 1,平均粒径为39.80 nm的金纳米球Au NPs 2,长径为40 nm、宽径为15 nm左右、纵横比约为2.67的金纳米棒Au NRs。合成了zeta电位为-29m V的HA-Dox复合物,并在得出的最优处方:HA-Dox的投入量15 mg,在3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6 h,此条件下得到三种金纳米粒载药系统。在p H 6.5和p H 7.4的PBS缓冲盐溶液中的释放结果显示,载药系统在模拟肿瘤细胞微环境下更易释放药物,在正常体液环境下略稳定,72 h下累计释放量的顺序由大到小为Au NPs 2/HA-Dox,Au NRs/HA-Dox和Au NPs 1/HA-Dox。细胞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正常细胞HEK293来说,合成的载药系统对于其毒性较小,而对于Hep G2、S180以及HT29这三种肿瘤细胞来说,合成的三个载药系统细胞毒性均较强,且携带等药物量的制剂的抑制率排序从大到小是:Au NPs2/HA-Dox,Au NRs/HA-Dox,Au NPs1/HA-Dox。药动学实验的结果是合成的三种载药系统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大鼠体内后对比单独用药均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而通过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实验结果得知合成的载药系统抑制肿瘤的效果较好,它们的强弱顺序为:Au NPs 2/HA-Dox>Au NRs/HA-Dox>Au NPs 1/HA-Dox。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合成的Au NPs 1/HA-Dox、Au NPs 2/HA-Dox和Au NRs/HA-Dox载药量较大,略酸性条件下体外释药效果也较好,对比单独使用Dox,能较多的靶向肿瘤细胞作用且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及抗肿瘤效果也是较为明显,总的来说,抗肿瘤活性顺序为:Au NPs 2/HA-Dox>Au NRs/HA-Dox>Au NPs 1/HA-Dox。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镉中毒机制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小鼠睾丸组织,观察生姜粉对镉致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利用免疫组化、HE染色、免疫印迹等检测技术,观测睾丸形态学结构改变、睾丸间质细胞中酶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对促凋亡因子Caspase-9、RBM10、CD44、抑制凋亡因子BCL-2、以及与参与细胞活性、分化黏附、迁移的因子17α羟化酶、eNOS和LHR在生姜粉作
基本面量化投资是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核心是运用量化方法来研究股票基本面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学习模型,惩罚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来研究它们在基本面量化投资上的应用。除了对它们进行对比之外,本文还将对它们进行组合,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组合的表现。本文选取了17个基本面因子作为自变量来对股票收益率进行预测,选取了2010年至2020年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本
目的探索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抑制物I(CAMK2N1)/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所介导的甲基化修饰及其形成的负反馈调节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p G岛预测软件对CAMK2N1基因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的碱基序列的Cp G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选取RWPE-1细胞系作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选取Ln CAP、PC3、DU145细胞系作为前列腺癌细胞系,采用BSP法检测其CAMK2N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为老年痴呆症,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如何防治AD一直是世界难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土槿甲酸(PAA)和土槿乙酸(PAB)等源自金钱松根皮的土槿二萜酸化合物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及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同时,土槿甲酸和土槿乙酸可以显著降低LPS(lipopolysaccharide)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
近年来,大数据处理系统发展迅速,特别是基于MapReduce及其改进的编程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编写分布式程序的难度,因而被学术和工业界广泛使用。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技术由于其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在视频图像数据智能分析,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DNN模型数据参数众多,执行一次推理的计算量较大,仅使用CPU耗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可远距离识别目标的非接触式物品标识技术,已经在食品安全、仓库管理、智能运输、远程医疗、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RFID系统由于阅读器和电子标签间链路的开放性使其很容易遭受各种攻击,例如:位置隐私泄露、“监听”、欺骗、篡改等。而且RFID系统的大多数标签是无源被动的,这就使得电子标签的硬件消耗如果过大,其成本就会很高。因此研究如何保证RFID系统安全性的同时降低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存在于许多中药中一种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糖尿病、抗疟疾、抗菌、抗病毒、保肝、抗炎、抗肿瘤等生物学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医药和化妆品原料。但是,熊果酸的疏水性强、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的刺激性等缺点成为影响其临床应用的瓶颈。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前药原理,设计在UA上偶联释放NO的支链,形成NO供体型UA前药,以改善UA油
目的:肝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对肝癌的多组学研究发现了以胆酸异常为特征的肝癌亚型。酒精是肝癌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过量饮酒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许多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胰腺炎、酒精性心肌炎等发生的诱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酒过量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酗酒、嗜酒、酒依赖逐渐呈现普遍性。据统计,中国32%的男性和4%的女性存在过度饮酒,而每年死于
目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年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已经成为50岁以上老年人、不可逆的严重眼病之一;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其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AMD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视力损伤,且治疗费用成本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长期、多方面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治疗AMD的药物并将其制备适宜的剂型,目前成为眼科药的研究热点。本课题根
对抗同贮法应用历史悠久,能够有效防治仓储害虫,从而养护中药材,在中药材的贮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传承并发扬这种优良的对抗仓储害虫的方法,本文选择了两种杜鹃属植物即黄毛杜鹃与陇蜀杜鹃作为研究对象,以米象、赤拟谷盗、嗜卷书虱、烟草甲作为靶标昆虫,探究其抗虫活性物质基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化学成分研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杜鹃属植物挥发油,使用气相-质谱联用方法(GC-MS)对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