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数字之道”与卫报“数据博客”数据新闻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可视化的快速发展,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业的热门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中外两家媒体的数据新闻实践,探索其数据搜集、分析和呈现的特色,以期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数据新闻主要以数据为中心,围绕数据来组织报道,同时与数据相关的各种技术在新闻生产中都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其特点是以数据的深度挖掘、整合和可视化呈现为内容特色,采编流程为“双金字塔”结构,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一种跨领域、跨学科的新闻产品。它在新闻媒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卫报》、《纽约时报》、BBC等国际知名媒体纷纷展开数据新闻实践,成立专门的数据新闻团队,开辟数据新闻专栏;中国媒体诸如搜狐、《南方都市报》、央视等也开始尝试数据新闻的制作。本研究以搜狐“数字之道”和卫报“数据博客”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内容、再现形式、互动方式三方面比较了二者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卫报“数据博客”重视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可视化呈现,主动开放数据,鼓励用户参与数据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而搜狐“数字之道”的数据来源有限,数据可视化方面仍然以静态信息图表为主,报道上视角局限,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且互动渠道单一,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时政新闻报道在搜狐“数字之道”和卫报“数据博客”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本研究还对卫报“2012年美国大选报道”和搜狐“2014年全国两会报道”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卫报体现出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长时间关注和报道,报道量大、内容丰富,可视化手段多元,并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受众互动。搜狐“2014全国两会报道”属于常规的数据展示和总结,没有显著的特色。两家媒体数据新闻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信息的透明度和完善度不同、媒体重视程度不同、可视化图表制作水平不同、从业者团队素养和理念不同。结合两家媒体数据新闻实践的特色,数据新闻的发展应该主动进行全面的数据搜集、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元创新的数据呈现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媒体提供发展保障,即政府加强对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媒体树立开放理念,组建“数据操作团队”。
其他文献
从1989年到1999年的十年间,31家省级电视台悉数上星,我国电视媒体产业逐步形成了央视、省级卫视、城市电视台三足鼎立的竞争新格局。政策环境、受众市场、广告资源环境、竞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广告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广告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新。然而关于这个时代的广告研究尚比较少,多为史实的罗列,且多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报刊媒体被逐渐地推向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晚报等一些大众化报纸最先开始了报业市场化历程,占据了报业的主体市场,并进行了激烈的竞
跨媒体互动与合作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热点现象,这种共生共存的媒介生态为出版及相关媒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它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出版业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