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003年以来我国的CPI指数不断攀升,2007年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与资产膨胀的双膨胀现象,继以房地产、股票为核心的虚拟资产暴涨之后,物价上涨又成为政府和居民关注的焦点,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8.7%的最高值。2009年后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效应的显现和信贷规模的大幅扩张,通货膨胀又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尽管2010年底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但物价水平仍在高位运行。可以说,通货膨胀就是这一阶段宏观经济的主基调。面对这种“涨声一片”的局面,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央行也通过多次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回笼流动性。而随着我国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迅速扩容,在总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同时资产类储蓄占比相对于存款类储蓄占比趋于上升,由于虚拟经济规模增大而增加的货币需求可能降低过剩的流动性对商品价格的冲击。那么,本轮通货膨胀究竞是不是由流动性过剩引起的?如果是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那么在我国虚拟经济不断成熟的背景下这些过剩的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深入分析引起近期物价波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风险作出前瞻性判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从研究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大量相关文献出发,回顾和借鉴了相关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测度流动性过剩的一些常用指标进行了总结性阐述,并通过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两部门模型和新型的货币数量论三部门模型建立了本文的基本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即在两部门模刑下,流动性过剩可以引发通货膨胀,而在三部门模型下,由于虚拟经济因素的加入,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更为复杂和多样,需要在实证中加以检验;其次,通过一些测度指标的图表从直观上得出我国存在一定的流动性过剩状况,且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大体上处于一种不断上升的态势,然后建立了均衡货币需求函数来实证测算我国过剩流动性的程度,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并以此测算结果为基础通过与通货膨胀建立协整关系,来分别考察两变量模型和虚拟经济下多变量模型中过剩流动性是否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结论认为过剩流动性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推手,虚拟经济的不断成熟可以有效分流过剩的流动性从而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最后,本文通过实证结论提出了从控制货币供给和增加货币需求两方面入手的政策建议,认为遏制流动性通胀的关键在增加货币需求,而增加货币需求的关键在于虚拟经济领域的有效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