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随着金融证券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带来了与表内业务平分秋色的收益,可谓是国际金融业一大发展趋势之一。然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所运用的自营成本较低,可以达到规避资本充足率的目的,同时增加收益;另一方面例如金融衍生类表外业务的迅速扩张而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风险,其复杂性更是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商业银行安全经营的重大隐患。表外业务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从事这类表外业务银行的头上,稍有不甚,就可能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特别是英国巴林银行巨亏倒闭事件更使人们对“大而不倒”的观点表示怀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壮大,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已成为众望所归,信息披露作为提升表外业务信息透明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已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历史可为镜,鉴往以知来。近年来我国表外业务市场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无论是在种类还是规模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与表外业务相关的风险事件也不断涌现,表外业务其透明度低、信息披露模糊的特点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风险已不可小觑,因而对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显得尤为有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作为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我国目前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以论文的研究背景为出发点,探寻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而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阐述本文的主要贡献。本章主要目的是搭建论文的整体框架,指导全文的写作。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目前我国对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研究多是定性地讨论,缺少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因此得出对我国目前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是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述以及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介绍。此部分内容首先界定了表外业务的概念及内涵,并分别从表外业务的分类、特征、存在的风险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地介绍。从表外业务蕴含的风险和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规范比较,分别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并与我国现有的规范进行对比,从制度层面总结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通过构建披露指数来评价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水平,总结了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在方面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第六部分为政策建议,结合第四和第五部分的研究结论分别从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对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包括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角度创新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问题,已有研究大多是从信息披露的规范制度、框架范围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定性的研究。本文从实践的角度,通过建立信息披露指数对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水平进行定量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研究对象全面本文选择了截止2012年底在我国A股上市的所有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研究对象较为全面,丰富了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