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且缓慢进行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目前,针对COP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其中对COPD发病机制的探讨主要为: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氧化/抗氧化失衡等,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COPD虽是一根据西医学命名的疾病,但在中医学中已有对其症状,辨证和治疗的详尽阐述。导师姜良铎在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医籍的论述,阐述了当代COPD病因病机的特点: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六淫外邪,痰瘀交阻为多。正虚是其发病之本,外感、饮食劳倦、情志是诱因,肺肾两虚,痰瘀互结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肝。在COPD的治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补肺肾,从而创立安肺益肾方,用于COPD的防治。本研究是对安肺益肾方防治COPD的初步研究和探讨,分为综述部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三个部分。综述部分:回顾和总结了近六年来西医学对COP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近十年来中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了COPD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认为COPD可属中医咳嗽、喘症、肺胀、痰饮等范畴,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六淫外邪,痰瘀交阻为多。理论研究部分:通过联系古代医籍的经典论述,总结了导师治疗COPD的辨证思路与方法,即正确把握正、邪对病机变化规律的影响;注重脏腑相关,气血同调;倡导安肺益肾,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并对安肺益肾方的组方配伍进行了论述,归纳了主要原料的化学成份、药理和临床应用。实验研究部分:通过安肺益肾方对COPD大鼠模型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本品及安肺益肾法对COPD的防治作用,从而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以熏香烟加气管注内毒素法制造COP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安肺益肾方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药氨茶碱对照组。经过四周的实验观察,对各组大鼠进行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多种细胞因子及酶类的测定与分析。结果:造模对照组大鼠肺泡壁和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局部肺泡萎陷,可见代偿性肺气肿。部分支气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及炎性渗出物。个别小支气管壁不完整,上皮细胞脱落,支气管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造模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肺功能指标0.2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2),FEV0.2/FVC(用力肺活量)明显下降,呼气阻力(Re),吸气阻力(Ri)明显上升,肺组织IL-8、TNF-α、MMP-2、MMP-9、TIMP-1含量及血清PDGF,TGF-β含量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安肺益肾各剂量组与造模对照组相比肺泡间质炎症明显减轻,小支气管壁完整,管腔内可见少许上皮细胞脱落及炎性渗出物,肺功能指标: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