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威胁论”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吉拥有近1100公里的共有边界,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跨境同源民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往来愈发频繁。然而,与机遇伴随而来的还有忧虑和猜忌,“中国威胁论”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论调。本文以中亚地区民间传播“中国威胁论”较为突出的吉尔吉斯斯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吉往来的相关史料、两国贸易的官方数据以及吉国暴力反华的新闻资料,从社会建构理论、知觉与错误知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威胁论”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归纳出其表现形式与特点。在原因分析上则主要聚焦在国家利益、民族文化、媒体传播与认知心理四个方面,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述对策。本文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如果处理不善,可能会加深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影响中吉两国的正常往来,还可能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阻力。该论调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一带一路”的负面解读两个阶段,并主要体现在“经济威胁”、“政治威胁”与“人口威胁”三个方面,其总体特征是经济行为政治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示威抗议暴力化。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威胁论”是综合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主要包括中吉经济力量的非对称性、历史遗留的领土争议问题、西方“中国威胁论”思潮的影响、吉国内政治斗争与民族情绪的高涨、吉方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本文建议,在国家层面,要维护国家主权及利益,准确地传达中国的立场与态度,加强中吉双边关系,关注吉国内的时局变化,发挥上合组织作用,协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社会层面,要提高媒体报道水平,减少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的错误知觉。在吉的中国企业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海外中企的整体形象。在个人层面,要加强民间往来交流,增进两国民众友谊,努力发挥两国留学生的作用。
其他文献
综述了数据仓库基本特征、知识发现、知识发现的实施过程及其分类,并结合当前数据仓库和知识发现的发展,探讨了数据仓库和知识发现结合的必然性;最后列举了基于数据仓库的知
向量是新课程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其对思维的考查要求相比以往陈旧的数学知识来得更为灵活,更容易成为编制出优秀试题对学生能力分层的重要知识章节.北师大张英伯教授非常推崇向
常规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中应用广泛,算法简洁,容易实现,但由于采用固定步长扰动,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跟踪速度与稳态跟踪精度。针对这个矛盾,提出了一种新的自
[目 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高表达对大鼠肛提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成肌化的影响,揭示iNOS-p38-MAPK-HGF信号通路对SC成肌化的作用。[方 法]取液氮预先冻
目的目前PD-1和PD-L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并不明确,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式来研究PD-1和PD-L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