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全球范围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日趋成熟和繁荣。特别是在最近四、五年的时间里,由于网络股泡沫破灭所引致的全球股票市场的震荡,使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凸现无疑,加上各国利率水平的不断下调,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和发行金额因此不断创出新的纪录。然而,对于公司为什么要发行可转换债券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得出在对于公司为什么要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问题上,做出有代表性解释的有风险转移、风险评估、“后门”权益融资,以及序列融资。而在这些观点中,Mayer的序列融资假设因为其关注到了项目的阶段性而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然后,本文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尤其详细介绍了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后门”权益融资理论和序列融资假设。在对序列融资假设的分析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后门”权益融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以及公司分类,用博弈论的方法推导出了序列融资假设中三种公司之间存在的分离均衡。由于Mayer对于序列融资假设没有给出直接的证明,因此接下来本文运用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数据对序列融资假设中所阐述的节约发行成本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而对于控制过度投资的问题由于国内的可转换债券还没有回售的案例而无法实证。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对于控制过度投资给出了检验方法。通过对序列融资假设的分析,本文得出了推论1扩展序列融资假设:假设有两个独立而又序列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盈利的且第一个项目期末存在投资期权。该投资期权价值从一开始是不确定的,只有在第一个项目周期末才显现出来,同时公司得到第一个项目的支付。如果第二个项目的投资是有价值的,则投资者愿意在到期日前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从而资金留在了公司内部,可用于第二个项目的融资,这样发行可转换债券就能有效的节约发行成本。如果第二个项目的投资没有价值,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执行转换期权,同时根据回售条款将可转换债券卖给公司,而对于公司来说可将多余的资金退还给投资者,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过度投资。对于解释可转换债券发行原因到底应该用原序列融资假设还是用扩展序列融资假,本文也给出了说明。另外,本文得出推论2可转换债券有效期限应该等于项目的周期,在用数据对此推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发现,可转换债券有效期限与项目周期有明显的差别,并对此差别做出了合理解释。最后,本文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者和监管者的角度对于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提出了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