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什么发行可转换债券——序列融资假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全球范围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日趋成熟和繁荣。特别是在最近四、五年的时间里,由于网络股泡沫破灭所引致的全球股票市场的震荡,使可转换债券的优势凸现无疑,加上各国利率水平的不断下调,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资本规模和发行金额因此不断创出新的纪录。然而,对于公司为什么要发行可转换债券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分析,得出在对于公司为什么要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问题上,做出有代表性解释的有风险转移、风险评估、“后门”权益融资,以及序列融资。而在这些观点中,Mayer的序列融资假设因为其关注到了项目的阶段性而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然后,本文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尤其详细介绍了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后门”权益融资理论和序列融资假设。在对序列融资假设的分析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后门”权益融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以及公司分类,用博弈论的方法推导出了序列融资假设中三种公司之间存在的分离均衡。由于Mayer对于序列融资假设没有给出直接的证明,因此接下来本文运用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数据对序列融资假设中所阐述的节约发行成本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而对于控制过度投资的问题由于国内的可转换债券还没有回售的案例而无法实证。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对于控制过度投资给出了检验方法。通过对序列融资假设的分析,本文得出了推论1扩展序列融资假设:假设有两个独立而又序列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盈利的且第一个项目期末存在投资期权。该投资期权价值从一开始是不确定的,只有在第一个项目周期末才显现出来,同时公司得到第一个项目的支付。如果第二个项目的投资是有价值的,则投资者愿意在到期日前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从而资金留在了公司内部,可用于第二个项目的融资,这样发行可转换债券就能有效的节约发行成本。如果第二个项目的投资没有价值,那么投资者就不会执行转换期权,同时根据回售条款将可转换债券卖给公司,而对于公司来说可将多余的资金退还给投资者,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过度投资。对于解释可转换债券发行原因到底应该用原序列融资假设还是用扩展序列融资假,本文也给出了说明。另外,本文得出推论2可转换债券有效期限应该等于项目的周期,在用数据对此推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发现,可转换债券有效期限与项目周期有明显的差别,并对此差别做出了合理解释。最后,本文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者和监管者的角度对于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其他文献
微信公众号增长红利衰退,传统文字型公众号竞争压力大问题凸显.以图为主的条漫公众号形式从出现到井喷,创造出新兴的阅读体验和惊人的商业价值.本文力图通过对“GQ实验室”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制造公司进入中国。中国制造业需要同这些国外公司一起竞争,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管理水平也不高。国家明确提出“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提升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己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单一经济模式演变成民营经济占重要地位的混合型经济模式,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
全球服务型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而中国服务业增长比较缓慢,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发展服务业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绩效管理系统的建
微信小程序不会占据用户更多的桌面和内存空间,也不会给用户带来整理或者清理的烦恼.证券公司面向公司提供融资帮助,更面向投资者提供交易和咨询服务.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展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随着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迈进,我们的教育行业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作为我国教育行业有待于进一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塑造良好企业文化,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建立和谐、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现代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融入和谐的观念,通过笔者所熟悉的宝纳资源控股控股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具体案例,分析绩效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价值及面临的困难,探讨如何建设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符合企业文
商家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提供不向其索取发票,但可以享受价格折扣的机会时,部分消费者开始动摇,这便促成了以逃税为目的的现金交易的产生。与此同时,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这也使得企业在逃税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双元控制主体。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的逃税现状与现金交易入手,剖析了造成现金交易逃税的原因和逃税的经济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