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总结异位和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及伴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异位牙的病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02月-2019年0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病例,经曲面平展和/或三维CT诊断,将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与异位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定义分类(图1)。a线:第二磨牙和/或第一磨牙咬合平面切线。将a线与下颌支前缘的交点定义为下颌前支点(AMR点)。b线:第二磨牙或第一磨牙的根尖水平切线。a线平行b线。当第二磨牙缺失时,b线由第一磨牙根尖切线延伸得到。c线:第二磨牙远中牙冠最凸点向a线做垂线。d线:通过AMR点并与c线平行。四条线包围的区域被定义为第三磨牙萌出的生理区域(标记为黄色区域)。下颌第三磨牙的任何部分,在黄色区域内则被定义为阻生牙(B组),除此之外的区域,则被定义为异位牙(A组)。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伴发病变特点。结果:共计42例(44颗)下颌第三磨牙符合纳入标准,A组20例异位下颌第三磨牙,男性13人,女性7人,范围8-59岁,中位年龄19岁,平均为23.52±15.70岁。B组22例(24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男性17人,女性5人,范围24-82岁,中位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6.86±15.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统计学有差异。(P<0.05)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发生异位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异位和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口内症状和牙痛表现与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异位相关。(P<0.05)非异位牙患者包括尤其是牙痛在内的,口内瘘口和牙龈红肿等口内症状均较异位牙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重。此外,异位和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伴发病变大小不等,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发生异位与其伴发病变大小不相关。(P>0.05)结论:异位下颌第三磨牙临床少见,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相比,因多远离正常牙槽位置而口内表现较轻,且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同时发生。两者性别及牙齿方位等无明显差异,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异位与伴随病变的大小不相关,无法作为区分两者的证据。异位下颌第三磨牙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经口内入路去除患牙及伴发病变。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