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被称为“网络的一代”,这个群体的网络普及率高,计算机技能水平普遍较高,作为研究网络行为的对象具有代表性。以往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往往是把大学生群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和其他不同类型的群体进行比较研究,对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的研究比较少。性别作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常常被应用于网络行为的研究当中,但多数研究都只关注生理性别之间的差异。自从人们对性别的认识从单纯的生理性别过渡到性别身份,对性别身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不同性别个体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男女在认知、心理上存在差异,并且认为这种差异主要与社会因素有关。本文以社会性别身份来区分大学生内部差异,试图找出不同性别身份的大学生对网络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认知有什么不同,期望通过研究能弄清楚男性化、女性化、中性化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意向和大学生网络行为上的差异,以及哪些特征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社会性别理论、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理论、技术接受理论为基础,通过整理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建立了本研究的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中以网络使用意向为因变量,考察不同性别身份的大学生在网络经验、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感知易用性、网络感知有趣性、自我效能感、主观规范这6个自变量的认知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经验、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感知易用性、网络感知有趣性、自我效能感、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意向;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有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感知易用性;不同性别身份的大学生对网络经验、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感知易用性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身份大学生对感知有趣性、自我效能感和主观规范有显著差异。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与大学生网络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无论是教育界还是社会都应当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念为重要任务。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研究仍然是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