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欺诈犯罪立法完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u9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欺诈犯罪既是金融欺诈犯罪又是银行犯罪的子类,但是由于我国学界通说长期将金融欺诈犯罪与金融诈骗犯罪混为一谈,加之对银行犯罪缺乏一独立的定位,因而对于子类的银行欺诈犯罪也一直缺乏独立、系统的研究。银行欺诈犯罪是金融发展的副产品,伴随金融自由化、创新化、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强,特别是国内银行业的完全对外开放,银行欺诈犯罪种类和形式也将逐步扩展,因此将其作为一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实有必要。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银行欺诈犯罪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分析。本文从金融欺诈犯罪和银行犯罪两大上位概念界定入手,得出银行欺诈犯罪是指因在银行交易过程中或者银行管理过程中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破坏银行秩序,情节严重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这一结论。同时根据不同标准,银行欺诈犯罪可以相应分为纯正的银行欺诈犯罪和不纯正的银行欺诈犯罪、金融机构型银行欺诈犯罪、金融客户型欺诈犯罪和综合型欺诈犯罪、银行管理中的欺诈犯罪和银行交易中的欺诈犯罪。本文第二部分在对银行欺诈犯罪立法演变进行梳理基础上,重点从立法理念、罪名设置、刑罚配置三个方面对立法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目前主导银行欺诈犯罪立法的是金融管理本位和单一刑事主义这两大滞后的理念,而在这两大理念指引下,立法在罪名设置上具有片面性和失正性,在刑罚配置上具有刑罚整体趋重和刑种结构失衡等诸多弊端。本文第三部分主要对银行欺诈犯罪的罪名设置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罪名设置立法完善必须正确处理好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金融稳定与金融发展、刑法典规定与附属刑法规定三对范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设“欺诈披露银行信息罪”、“欺诈逃废金融债务罪”、调整“非法吸收存款罪”的规制界限和“洗钱罪”上游犯罪范围等诸多立法建言。本文第四部分主要对银行欺诈犯罪的刑罚配置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刑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刑罚整体轻缓是银行欺诈犯罪刑罚配置的总体思路。并结合银行欺诈犯罪的特点,着重对罚金刑和资格刑立法设置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他文献
作为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现代政府职能扩张和“技术性行政分权”的产物,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政府职能“二次转型”中,事业单位既是公共服务的“承接主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首创于大陆法系国家德国的一个法学概念,在我国已不陌生。我国于1999年3月15日公布的《合同法》将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项新的制度予以明确规范,为法官在审判实
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保险公司的积极加入,从而在我国催生了履约保证保险。但由于保险法本身的局限,各方对履约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有着较大的分歧,从而导致此类合同纠纷解
本文提出了构建中国“公私合作制”(PPP)立法体系的建议,即建立以宪法为首,以《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的专门立法为主,以大中型项目单项立法作为补充,以地方法规、行业法、公司法
在网络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的同时,域名权与商标权的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域名带来的权利冲突绝不仅仅存在于域名权与商标权之间,近年来
荆轲不去刺杀秦王,至少有三条理由:一、荆轲不是燕国人荆轲是卫人,他的祖先是齐人。从司马迁的记述来看,荆轲象当时许多人一样游历各国来到了燕国。这样,荆轲没有像其他勇士
期刊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的股份或出资全部归属于单一股东的公司。和传统的二人以上股东公司相比,一人公司有许多特殊之处,向传统公司法理论发起了挑战。正是基于一人公司的特殊性,许多
针对特色学案如何构思,在每一环节中针对什么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通过学案的细化,让学生在逐点悬疑解答中逐渐明白自己要掌握什么、已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