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其水族人口在全国占六成以上,水族村落文化独具魅力,村落空间形态类型丰富,但当前学术界缺乏对水族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的研究。论文运用人文地理学、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全县水族村落整体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端节文化区为划分基础,对水族村落进行分区和分类,并挑选县域内典型村落进行案例分析,采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寻求其今后的保护和发展道路,最终以村落集群的视角为县内整体水族村落的发展提供建议。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为本文研究概要。通过对城市形态学、国内外乡村聚落的研究进展及当前水族村落的研究情况,确定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县域水族村落形成研究和水族民族特性研究。对水族的源起及其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发现水族在迁徙流变及与朝廷抗争的过程中凝聚出很强的自我意识性和家庭认同感。而水族民族特性与“端节”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其村落分布亦与“端节”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将“端”进行提取,作为本文核心线索。第三部分:县域水族村落总体格局和类型划分。在全域层面上,对水族村落的总体分布进行分析,解析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背景和空间分布格局。从两个维度对水族村落要素进行提取,物质层面上,对水族空间形态基因进行提炼,确定其构成要点,总结各方面的特征,对各类要素进行空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社会结构层面上,从体现水族血缘性和宗族性的——“端节”和姓氏入手作为分区的主导因素,叠加前面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形成六大文化地理分区,并对该六大文化地理分区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水族典型村落分析。借助历史演变和宗族血脉的空间分布研究其村落本源,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方法解析怎雷村、巴卯寨、达便村、塘党村的物质构成要素和系统功能组成,并通过划分出形态区域,以此为基础对村落各分区进行评析,结合用地权属绘制出管理单元,提出保护和管理意见。第五部分:对水族村落保护和发展提出建议。层次上,从村落集群、村落空间,到民居空间三个层面提出对水族村落优化的建议。需结合现实情况,提出现代化的改造方式和方法,并保留水族自身形制的文化特点和空间特色。第六部分:为全文重要结论总结,评析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水族村落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番茄采摘是番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番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减少,开发番茄采收机器人,研究番茄采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番茄采摘的过程中,要求机器人快速识别番茄果梗采摘点,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感知与避障运动规划能力,才能完成有效采摘。本文以番茄串为研究对象,构建番茄串收机器人系统,研究了实际场景下番茄串采收方法,提出了基于CTB-RRT*的运动规划算法,通过Gazebo仿真实验和
水系周边地区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但自然水系和人类住区的交汇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特定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系空间不断遭到破坏,使城市失去了其生态本质,自然流域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水系空间既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又是与自然流域系统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生态空间,还是承载城市滨水历史文化的景观空间。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重视对水文特征的考虑,恢复城市良性水文
欧洲岩沥青(ERA)因其稳定性好、良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作为一种最常用的道路改性剂,SBS能够显著地提高耐久性、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能够显著提高沥青的低温延展性和柔韧性,在沥青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制备多种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以全面地评价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规律。为了改善岩沥青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不足的缺点,本
雷暴预测研究是现代天气学和气象预报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一般的方法是通过天气监测设备获取到雷暴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解构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引入到气象领域内,相比于传统的专家经验方法,新技术的计算性能和预测能力要更加出色,但在雷暴预测上使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方法还不够成熟。本文基于多种气象数据,针对雷暴路径、雷暴临近和雷暴图像的雷暴预测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卡尔曼
近年来,我国多地组织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试点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步探索出全局治理的新路径,积累了整体性、系统性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宝贵经验,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地区的试点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难点。为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兴未艾,目前正呈现规模化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大量废弃预制构件也正在源源不断产生。将这些构件破碎成再生骨料,实现预制构件厂内就地循环利用,不仅能降低成本、物尽其用,还能提高全产业链的废弃物利用率、促进建筑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材料与结构角度,对采用废弃预制构件制备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开展了1
室内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问题一直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大多数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方法,需要对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表征。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用精确度量地图对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表征,机器人根据精确度量地图进行自主导航。然而,精确度量地图的采集与制作既费时又费力。此外,基于精确度量地图的自主导航方法通常难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对于每个新的环境都要进行新一轮的信息采集和地图制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
智能制造是指导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生产模式转变的必然途径。然而,智能制造系统混合异构的开发工具间信息交互为系统开发带来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模型驱动开发技术将开发工具的信息模型化,可有效地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开发效率,对智能制造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线的模型驱动工具链开发为研究目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线的信息集成架构,分析了Au
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中众多的历史建筑不仅代表了广州的发展历史与市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审美习惯,也是广州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由于历史建筑往往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当代的各种需求,因而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对于继承其建筑价值和实现在当代的发展尤为重要。酒店类历史建筑受行业竞争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影响,与一般的公建类历史建筑相比,其更新改造更为频繁。酒店公共区作为对外服务的主要空间,不仅服
TiNi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领域。随着电子产品功能器件朝着微型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对器件在低应力载荷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氏体TiNi合金因具有弹性模量低且变形驱动力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作为制备微机电系统精密执行和驱动器件的关键材料。本文主要研究室温下初始物相为马氏体的TiNi合金在压缩力学载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