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的爱情书写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在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地位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女性文学一片繁荣,而在女性文学中,爱情书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所以,研究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的爱情书写有利于我们了解整个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概貌。首先,论文第一章研究了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爱情书写的生成背景及整体观照。生成背景的第一个方面探讨了九十年代女作家创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指的是国家重视女性创作、社会出版机构的支持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挑战主要指的是九十年代商业模式和男权观念。生成背景的第二个方面探讨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婚恋情况。九十年代个人情感成为男女爱情的主导因素,爱情变得更加“两情相悦”,同时,也增加了更多支离破碎的突发情况。整体观照主要通过对女性作家小说中爱情书写历史的梳理得出了九十年代女作家爱情书写从“雅”到“俗”、从“和”到“不和”的总体走向。其次,论文第二章研究了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爱情书写的主题。爱情主题被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爱的祛魅、爱的变异、爱的救赎。爱的祛魅主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解析:爱的世俗化、爱的欲望化;爱的变异主题下有不纯粹的忘年恋、“嫘斯嫔姊妹情谊”及爱情的出轨。爱的救赎主题有世俗生活中爱的坚守,指的是池莉、方方等新写实作家对世俗生活中平凡人们的爱的描绘;有爱的理想国的重构,主要探讨了迟子建、王安忆的创作,她们执着于爱的坚守与救赎;还有“新新人类”对爱情的追寻,主要指的是棉棉、卫慧们在“爱的荒漠”中对爱的追寻与探索。再次,论文的第三章研究了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爱情书写的叙事策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爱情书写中的角色设定,一个是爱情书写中的细节描写。角色设定主要概括为“男弱女强”,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外貌形象上的“男弱女强”、爱情态度上的“男弱女强”以及性关系上的“男弱女强”。细节描写主要包括女作家爱情书写中的生活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性行为的描写。最后,论文第四章研究了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说中的爱情书写的意义和影响。意义包括它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包括实现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赢得了在爱情中的表现权,这对文学的发展、妇女解放、两性平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足主要指的是没有突破商业模式和男性霸权的桎梏,以及没有寻找到和谐两性关系之道。影响主要探讨的是对九十年代女作家在写作上的自我突破,研究了新世纪参与创作的女作家盛可以、张悦然对九十年代女作家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新世纪女性写作仍面临的困境。
其他文献
<正>近日,不少养殖户都收到有关"勃林格蓝耳疫苗注册期满且不再销售"的短信,短信落款为张渊魁(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此事在行业内成为热议话题。勃林格殷格翰
期刊
工业工程致力发展改良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学问,通过研究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力水平等一些系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这门学问被应用在汽车、电子等产品
舞蹈与诗歌有着同源的血脉,有人说舞蹈是肢体表现的诗、是无言的诗。舞蹈像一首诗,由内在的情气而生,表现为外在的神韵。而如何将诗意带入舞蹈作品中,做到诗中有舞、舞中有诗
针对两类利用离差计算属性客观权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客观权重确定模型,此模型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参数,来控制权重的差异程度,在实际决策中具有一定的适应
经济的快节奏发展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这使得人们对自然和历史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而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因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必须确保处理器的安全性,安全处理器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安全处理器已成为现代信息安全的基本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失调,民间投资增势疲弱的现实背景下,企业的投资效率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纳税规模占其利润总额的比重较高,企业税收负担较重,加之我国税法体系尚存模糊与不严密之处,也为企业积极避税提供了空间,使得我国存在较为普遍的避税现象。近年来“避税的代理观”指出实施税收规避会加剧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从而可能引致非效率投资。此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圣经》对西方文化各个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之下,中西方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圣经》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是把西方数学分形运用于舞蹈视觉色彩和视觉图像分形理论研究,这一原理是通过视觉感受器将色彩空间构成图像作为信息输入和反馈,使之转换成为一种生理神经反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