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GP IIb/IIIa受体的表达,进一步检测STEMI患者和NSTEMI患者的IIb/IIIa受体的表达,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以及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上的抗凝治疗。2、检测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D62p表达抑制率来探究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对于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以此加深对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认识,指导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自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入院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收集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以前都未使用过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抽取两组患者的新鲜血液,检测两组的GP IIb/IIIa受体的浓度,比较两组的GPIIb/IIIa受体的浓度,并且比较试验组中STEMI患者和NSTEMI患者的GP IIb/IIIa受体的浓度,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进行分析,如果两组的方差不齐,则使用t′检验。检测试验组患者的新鲜血液,加入不同浓度的IIb/IIIa受体拮抗剂,检测CD62p表达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各浓度IIb/IIIa受体拮抗剂加入前后CD62p表达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等级相关分析不同浓度IIb/IIIa受体拮抗剂与其对CD62p的抑制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比较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一般情况的分析: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构成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的分析:吸烟史、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血糖、冠心病家族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合并用药情况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调制药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者GP IIb/IIIa受体的浓度,采用t′检验。并且比较AMI患者中STEMI患者和NSTEMI患者GP IIb/IIIa受体的浓度,采用t检验。AMI患者的GP IIb/IIIa受体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206.78±31.13vs108.29±14.35,p<0.001)。STEMI患者和NSTEMI患者GPIIb/IIIa受体的浓度有统计学差异(212.23±31.12vs192.78±27.43,p<0.05)。3、比较50例AMI患者加入替罗非班(IIb/IIIa受体拮抗剂)后对CD62p的表达率的影响,采用等级相关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加入5种浓度的替罗非班均对CD62p表达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欣维宁的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替罗非班的浓度≥100ng/ml时,其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的浓度和其对CD62p抑制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952,P<0.01)。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IIb/IIIa受体的表达高于正常人。STEMI患者的IIb/IIIa受体的表达高于NSTEMI患者。2、当替罗非班的浓度≥100ng/ml时,IIb/III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释放反应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