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减缓,而我国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多元化等发展“新常态”。所以,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竞争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部地区是我国内陆重要的一片区域,我国中部地区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关系到我国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能否得到重大提升。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因此以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综合竞争力,这对于加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理论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到深化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方面来说,对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以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较少。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大致经历了以下的三个发展阶段:城市信用社阶段(1979年~1994年)、起步转型阶段(1995年~2002年)、改革加速阶段(2003年至今)。而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基本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虽发展较快,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如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区域比较,提取出了流动性和安全性、市场占有能力、潜在核心竞争力、盈利性等公共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程度、所采取的战略各有不同,差别比较明显,这与中部地区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而与其他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较,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有明显优势,这与近些年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关。参照国内外竞争力评级指标设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8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选取的指标包括了现实和潜在竞争力,数据源自近三年各银行年报。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但其潜在竞争力较弱。其现实竞争力较强的原因主要是有地方政府的扶助与支持、作为区域性银行的天然优势以及近些年的改革措施。而其潜在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创新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业务结构不合理等。针对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不均衡、现实竞争力相对较强,而潜在竞争力较弱的情况,提出提升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包括充分利用优势,明确定位,保持特色;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