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P工艺冷轧薄板罩式退火过程中组织、微区取向演变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nhu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生产线迅速发展,随着全国各地CSP生产线的投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冷轧产品非常重要。 本论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Quanta 400)及配套HKL Channel5型电子背散射分析系统对包钢SPCC 0.55mm冷轧样在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和微区取向的转变进行观察,研究了冷轧基料不同对冷轧样在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微区取向转变的影响,研究了再结晶退火过程中轧向纵截面两侧和中心处再结晶转变的不同,以及不同的退火工艺对钢板r值、Δr值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 包钢SPCC 0.55mm冷轧样在再结晶退火过程中两侧的再结晶要比中心的提前发生,但随着退火过程的进行这种区别对退火过程中再结晶晶粒的长大没有影响,再结晶过程属于定向形核理论; 通过EBSD微区取向的分析发现包钢SPCC 0.55mm冷轧样在退火过程的再结晶形核阶段在{111}<112>冷轧基体上形成了{111}<110>和{110}<100>再结晶晶核,在{111}<110>冷轧基体上形成{111}<112>新晶粒核心。在晶粒长大阶段生成了{112}<110> 取向。 包钢SPCC 0.55mm冷轧样在6种退火工艺下退火得出的退火样进行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个台阶温度T3时r值最高,达到1.7左右,Δr值最小,达到0.08左右。 冷轧基料不同,对随后的冷轧微区取向有影响,但在罩式退火过程有着相同的再结晶新晶粒形成机理。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控制双台阶退火工艺中第一台阶的保温温度可以提高材料的深冲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是实现教学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符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
教育作为我国复兴道路上的关键步骤,其应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作为现如今最为先进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一种手段,初中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信息技术化的改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