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激励环境下分布式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激励作用下的振动控制涉及到结构动力学,控制理论,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分布式结构在复杂激励作用下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广大学者的关注。复杂激励会使这类结构产生分叉、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由于这类受控结构具有连续性特点,拥有无穷维数,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另外,通过计算机或DSP等硬件设施进行控制器设计时,容易引起观测和控制溢出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失稳,这对控制算法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复杂激励作用下分布式结构的控制问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科学意义。   本文以风洞测力模型受跨声速风载作用下的振动控制为背景,研究分布式结构受复杂激励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控制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如下:   1.针对模型参数已知的受控对象,进行输入估计控制方法的研究。为提高系统控制效果,得到更为可靠的控制输入,将未知外扰引入到控制器的设计和求解过程中。研究表明,结合随机游走模型能够将系统转换为不显含系统外扰的状态方程。针对该新方程进行Kalman滤波估计得到系统状态,其中包含未知外扰的估计值。因此,就可以采用线性二次型Gauss方法得到含外扰的控制器表达式。   2.研究了滤波器时滞对受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消除分布式受控系统输出信号中的高频和噪声干扰,引入抗混滤波器和高阶低通数字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手段。不考虑滤波器过渡带非线性相频的影响,将通带范围内的相频特性近似成线性关系,研究滤波器产生的固定时滞现象。并进一步分析该时滞对控制系统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系统稳定时滞区域。   3.研究了系统存在输出时滞情况下的控制方法,提出基于时滞利用和消除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在时滞利用方面,根据系统稳定时滞区域内的脉冲响应衰减速度,确定接近最佳控制效果时的时滞量,以此为依据对系统时滞重新设定以提升控制效果。另外,在时滞消除控制方法的研究方面,建立了不显含时滞的离散状态方程,结合LQ控制方法实现基于固定时滞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4.考虑滤波器过渡带非线性相频特性,研究由此产生的可变时滞现象。在处理这一问题过程中采用相位补偿法将原本含有可变时滞的系统转换为固定时滞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消除总体时滞建立可靠的输出时间序列。   5.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研究,建立关于系统输出的ARMA模型。通过变换将该模型转换为AR模型,同时采用随机近似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无时滞的估计输出序列。这一过程从根本上消除了时滞的影响,为不依赖模型的控制算法提供有效的控制器输入。   6.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和试验研究的需求,分别建立工程控制系统和地面试验系统。结合Borland C++软件开发平台编制控制软件,通过对DAQ2206数采卡进行接口和信号传输操作,实现计算机与恒流源、功率放大器等外部设备的通讯。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数据接收、输送以及计算机内部运算的同步进行,为控制系统的实时工作提供保障。   7.结合地面试验控制系统对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同时将部分控制方法应用于工程控制系统。
其他文献
在城市轨道交通等直流供电运输系统中,常以轨道作为回流通路,而轨道很难做到完全对地绝缘,从而有部分电流从轨道泄漏到道床及周围土壤中,这部分电流即为杂散电流。杂散电流威胁着运输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杂散电流的防护和监测逐渐被人们认识并重视。Zigbee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低成本、低复杂度、低速率、易于组网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在家电控制、工业监控、无线抄表领域得
人体行为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里的热门研究方向,其根本目标是让计算机系统可以像人眼一样去认识和识别摄像头所采集到的各种行为信息。要达到识别效果,则需要将人
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电磁环境问题,而电晕放电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原有的输电线路表面电场强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拟电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数值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线路表面电场强度的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而基于电晕放电的机理,根据一种新的起晕电压判据计算了导线的起晕电压和起晕场强,并与经典公式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线路参数、大气条件和海拔高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ubstation,简称GIS)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维护工作量少、检修周期长等一系列优点,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GIS内部不可避免的绝缘缺陷会逐步扩展并导致故障发生,最常见的电气故障特征是在绝缘完全击穿或闪络前发生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研究表明,采用超高频(Ultra-high frequen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逐渐成熟,评估大型并网风电场对系统可用输电能力(ATC)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风电场输出功率具有时序变化的特点,通过序贯Monte Carlo仿真的方法来评估大型并网风电场对ATC的影响。风电场的风速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来模拟。系统每一抽样状态下的ATC分别采用基于直流潮流线性规划方法和基于关键约束的交流潮流方法来计算。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
周期性点阵圆柱壳结构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使用于工业领域。然而对含有大量周期性微单胞的结构进行传统有限元计算存在建模相对复杂、计算量巨大甚至难以计算等困难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设备的科技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设备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螺旋桨,而螺旋桨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感应电机。本文研究了不平衡负载下一种新研发的螺旋桨用盘式双转子对转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转矩控制方案。论文首先介绍了该双转子对转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机械结构,随后以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为基础,构建了其数学模型,为接下来的优化控制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接下来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传
学位